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贝

贻贝半人工采苗技术

编辑:贝贝  时间:2018-06-20   浏览:

  贻贝属瓣鳃纲、翼形亚纲、贻贝目、贻贝科的贝类,养殖的主要种类有紫贻贝、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贻贝产量大,收获后不易保存,历来将其煮熟后加工成干品--淡菜。淡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现将贻贝的半人工采苗技术介绍如下:

  一.采苗场的条件

  亲贝充足才能保证海区中有大量的贻贝幼虫,达到高密度采苗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自然海区有大量野生贻贝或人工养殖贻贝较多的海区或内湾,均可作采苗场。海区形状以囊形内湾为好,湾外有岛屿屏蔽风浪,湾内潮流畅通,无单向海流。这样的海区,既可防止幼虫的流失,又可避免风浪对采苗设施的破坏。此外,风浪小,浮泥少,有利于稚贝附着。海水无污染,附近无较多淡水流入,雨季盐度不低于18,夏季水温不超过28℃,水质清洁。底质好坏与打橛下筏牢固与否有关。泥沙或沙泥底质容易打橛,又不易拔橛。铁板砂底不利于打橛;不易打橛的岩礁或砂砾底,应采用石砣或铁锚固定。饵料丰富的海区,稚贝生长快,能提早分苗养成,缩短养殖周期。海鞘、藤壶等与贻贝类争夺附着基,如复海鞘大量附着时,能将整个苗绳包住,使贝苗窒息死亡。马面鲀、黑鲷等鱼类吃食贝苗十分凶恶,尤其对5毫米以下的小规格贝苗危害极大。

  二.幼虫的浮游与附着

  贻贝自受精卵发育开始,经过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眼点幼虫直到附着变态之前这段时间,借助于面盘和鞭毛在海水中营浮游生活。D形幼虫、壳顶幼虫以及眼点幼虫有趋光性,在黑暗条件下呈均匀分布状态。由于幼虫有趋光性,因此下风头的幼虫比上风头的多。

  幼虫发育至眼点幼虫期,既可借助面盘游动,又能靠足部在物体上匍匐爬行,一旦遇到合适的附着基质,便分泌足丝进行变态。在自然海区,若幼虫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附着基,便拖延一下变态时间,称之为变态滞后。贻贝幼虫附着时,其对附着基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的物质或同一物质的不同部位,附苗效果也不同。在自然海区,竹皮大绠优于红棕大绠;红棕大绠优于草绳大绠;缝隙多比缝隙少或没有缝隙的附着好;有结点的比光滑的好;花股绳比平股绳好;清洁的附着基比浮泥多的附着基好。贻贝幼虫附着后,若环境条件不适宜,附着稚贝则会切断足丝,再次附着。这种现象在1毫米-1.5毫米的稚贝表现非常明显。只有当稚贝达到3毫米以上时,才可认定采苗成功。贻贝切断足丝自行移动时,其方向总是向上,表现了“背地性”。

  贻贝幼虫的附着高峰期各地不一。辽宁沿海,主要附着期在5月-6月;山东一年有两次附着高峰期,一次是4月-5月,另一次是9月-10月;福建和广东的翡翠贻贝有春、秋两次附苗高峰,分别为5月-6月和10月-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