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虾

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

编辑:黄富钦   时间:2018-06-09   浏览:

  作者:黄富钦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亚属,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俗称:白肢虾、白对虾,以前翻译为万氏对虾,外形酷似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成体最长可达24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

  主要形态特征: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5-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约为1: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剌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剌;肝剌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l~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剌。

  生态习性: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收成后其耐活力较差,所以大多是速冻上市的。

  龙海市自1998年开始兑淡试养南美白对虾以来,不断探索养殖新模式,养殖单产、养殖效益不断创新高,并通过2003年-2004年省级和2005年-2007年国家级“龙海市南美白对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养殖面积已达2.8万亩,年平均亩产700多千克,共有南美白对虾育苗场120个,年育苗量约620亿尾。龙海市于2007年度经申请报批,以“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为主推技术被列入省级科技入户示范县,该示范项目实施的地点位于龙海市东泗、白水、浮宫、东园、海澄、紫泥、榜山、角美等8个乡镇,共有示范户150户,示范户总面积2902亩。在龙海市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及专家组的领导下,通过一年的科技入户示范,龙海市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顺利完成项目各项工作指标。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6%以上,2007年示范户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为719千克,每千克平均成本为13.20元,比2004-2006年平均亩产增长49.1%,单位产量节约成本6.1%,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和辐射带动,2007年全市南美白对虾比示范前三年平均增加产量5803吨,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同时,南美白对虾养殖配套行业日益齐全,如对虾配合饲料、渔药、养殖投入器具、养殖供排水体系、养殖区供电、对虾收捕运输等行业,大大提升了该养殖品种整个行业链综合竞争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养殖条件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以2-10亩为宜,池深为2米左右,水深可保持1.3米以上,池塘底质以沙泥或泥沙为佳,并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三相电源充足。有条件的池塘最好设置中央排污设施或吸污设施。

  (二)水质条件: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环境应避开自然海水区域,土壤不受“三废”污染,即: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淡水水源充足,可以是地表水、山泉水或地下水,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三)池水准备:池塘经清整和消毒后,蓄水0.8~1.0米深,加盐或消毒后的浓缩海水,使池水盐度调节到2~8‰。苗种入池前先肥水,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二、饲养管理

  (一)苗种投放:苗种要求健康、活泼、规格整齐、体表清洁、体色透明、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游泳有明显方向性、离水时有较强弹跳力;经PCR等方法进行白斑病毒等病毒抽样检测无带毒;体长必须达1厘米以上;经淡化至盐度3~5‰左右。虾苗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8万尾以下。

  (二)饲料质量与投喂方法

  饲料应采用符合行业“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的对虾配合饲料,禁止使用海产鲜活饵料。使用药物添加剂制成药饵的药物及种类应符合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的规定和“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定要求。

  虾苗入池半个月以内,主要以池水中的基础饵料为食,辅投蛋羹、虾片、对虾0#、1#饲料等,虾片、对虾0#、1#饲料投喂量为每10万尾虾每天投喂25~30克,每次6~7克,每天4次。半个月以后,完全投喂优质的对虾配合饲料。投放体长2.0~3.0厘米的大规格苗种可直接投喂配合饲料。具体的投喂方法为每天投喂2~4次,体长1~3厘米,投饵量占体重的10~7%;体长3~7厘米,投饵量占体重的7~4.5%;体长7~10厘米,投饵量占体重的4.5~3%;体长大于10厘米,投饵量占体重的3~2%。为准确掌握投饵量,每池应设置2~3个饵料台,根据虾体大小,每次投喂后1~2小时检查饵料台内的残饵量,并根据残饵量的情况结合天气、水温、水质适当调整投饵量,对虾脱壳期间、阴雨天、或水质恶化时,应适当减少投饵量。

  (三)水质控制:采取半封闭的养殖方式。放苗时水位0.8~1.0米,前期采用添加水,每天3~5厘米,加满后根据水质情况少量换水。池水的盐度保持在1‰以上。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盐度和透明度、水色等理化因子来表明水质的化学指标和物理性状,这些指标和性状的变化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1、溶解氧:每2000平方米必须配备2台1.5千瓦的增氧机,应灵活开机增氧,以保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底层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

  2、pH值:调节pH的主要方法是泼洒生石灰和滑石粉,pH值低于7.8用生石灰调节,每亩用量5-15公斤,pH高于9用滑石粉调节,用量为每亩1-2公斤。

  3、氨氮: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氨氮含量,要把氨氮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调控的方法:一是适当施肥、培水,利用藻类繁殖吸收氨氮;二是投放有益的微生物制剂来降解水体的氨;三是采用投放沸石粉来吸附水中的氨。

  4、硫化氢:调控的方法:一是开动增氧机增氧;二是施用有益的微生物制剂;三是施用平炉渣或高锰酸钾。

  5、亚硝酸盐:调控方法:一是施用有益微生物与混合剂,改善底质环境;二是直接泼洒有益的微生物制剂;三是繁殖一定数量的藻类。

  6、盐度:盐度是影响对虾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养殖过程中,池水的盐度应保持在0.5‰以上,盐度太低可加入农用盐,特别是养殖中后期补足适量盐份具有防软壳病作用。

  7、透明度:若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及时换水、加水或施放沸石粉;若透明度过大,可施氮肥和磷肥。

  8、水色: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理想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和黄褐色,这些藻类相对稳定,不易倒藻,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在养殖过程中,施放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EM,能及时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稳定池塘水色。

  虾苗放养后的前一个月以注水为主,之后不换水或少量换水,一次换水量应控制在总水体的1/5-1/6左右,不可大排灌水,以防止虾产生应激反应。

  认真做好养殖过程中的《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和《水产养殖药品管理记录》。

  三、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把健康养殖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个养殖环节中,保持良好的水质,防止养殖环境突变。药物使用必须按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推广使用二氧化氯、海因类、碘制剂、抗病毒中草药等无抗药性、低残留、符合标准的药物。食用虾收捕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食用虾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NY5070要求。预防病毒性虾病可在保持良好水质状况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E、免疫多糖、保肝药物等。常见病害及其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一)病毒性红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对虾不摄食、活力降低活动缓慢。触须、尾扇变红,足发红,严重时整个虾体呈茶红色。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肝胰腺变异。

  病因:桃拉病毒感染。

  防治方法:1、彻底清淤消毒,保持良好的水质。2、选购健康不带病毒的虾苗;在病害流行季节,5-7天全池泼洒0.2毫克/升-0.3毫克/升溴海因复合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同时每15天用碘类或季胺盐消毒。3、养殖期内,在饲料中添加多糖类、Vc、VE及添加微生物制剂,提高对虾免疫力。

  (二)病毒性白斑综合症:主要症状表现为对虾停止摄食,行动迟钝、漫游水面或静卧水底,不久即死亡。典型病虾在其甲壳的内面有直径数毫米的白点,白点有时变为淡白色,头胸甲易剥离。

  病因:白斑病毒感染。

  防治方法:与病毒性红体病同。

  (三)细菌性红体病:附肢变红,全身变红,特别游泳足变红称“红腿病”,壳变硬,无黑斑。

  病因:副溶血弧菌感染。

  防治方法:预防全池泼枯草杆菌0.25毫克/升,每隔10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ppm;防病隔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0.3毫克/升两次,,隔3-5天泼枯草杆菌0.3毫克/升,每公斤饲料添加氟苯尼考0.5克,Vc1克及鱼油10-20克,生物活性添加剂1.5克,连续喂5~7天。

  (四)软壳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得病的虾甲壳明显变软(非蜕壳引起),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

  病因:主要是池塘老化,有机质过多,或放养密度大,pH值低及营养长期不足,水质条件恶劣。

  防治方法:1、保持良好的水质、底质,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2、严格控制水中的钙、磷比例,pH值控制在7.8~8.6之间,防止氨氮、亚硝酸盐氮超标。

  (五)肌肉白浊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尾节肌肉或全身肌肉呈白浊色,甲壳均变软。

  病因:主要是由细菌性病原引起的,在高温、低氧的情况下,虾受惊跳动,肌肉损伤引起的病变。饵料营养不全也会引起肌肉白浊。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虾体抵抗力。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2次。2、发病时,可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0.3毫克/升。3、每1000千克饲料添加VC或VE1~2千克投喂,连喂5-7天。

  (六)褐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对虾甲壳出现不规则褐色(或黑色)斑块,病灶溃烂;甚至穿透甲壳。附肢、触须断掉,继而呈黑褐色。

  病因:机械损伤,导致弧菌、气单胞菌、粘细菌等入侵甲壳,破坏几丁质。

  防治方法:用茶粕20~30毫克/升药浴1天,再通过换水提高水温促进蜕壳。

  (七)肠炎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对虾肠道呈红色,肿胀粗大。

  病因:主要是由于摄食不良饵料引起的。

  防治方法:1、用1‰大蒜素配制药饵,连续投喂3天。2、每15天用二溴海因0.2~0.3毫克/升或溴海因复合消毒剂0.2毫克/升-0.3毫克/升全池泼洒一次。

  (八)附着生物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常见有聚缩虫、累枝虫等附生于虾鳃,严重时体表、附肢、眼部都呈绒毛状,淡黄色,虾常伏于池边或在水面打转。

  病因:此病主要发生在池塘水质不洁,含有机质多的水体中。

  防治方法:1、改善水质条件,投喂优质新鲜饵料,促进对虾脱壳。2、全池泼洒硫酸锌0.7ppm。

  (九)黄鳃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鳃丝呈灰黄色,严重的开始溃烂、坏死,镜检有大量细菌。

  病因:由于水质恶化引起。
  防治方法:1、加强水质管理,pH值低时每10~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0~15毫克/升或EM1千克/亩。2、用2‰氟苯尼考配制药饵,连续投喂3~5天。
  (十)畸形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虾体弯曲、畸形。

  病因: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高,水质污染严重。
  防治方法:1、保护良好的水质和适宜的水温。2、用EDTA-Na25-10毫克/升处理池水。

  四、收获
  南美白对虾生长较快,虾苗经60~75天饲养,即可长成10-12厘米、体重15-35克/尾的商品虾,兑淡养殖成活率可高达70-80%。收获多采用“迷魂网”结合拉网的方法收获,捕大留小,最后干塘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