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虾蛄估计有些人不太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是说到濑尿虾大家应该就知道了,这是一种大部分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的底栖性甲壳动物,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很受人们喜爱,因此在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养殖,下面小编将虾蛄养殖方法提供如下:
1、苗种准备
养殖用的苗种起源有两方面:人工苗种和天然苗种。因为虾蛄的人工育苗迄今还未达到生产性现模,因此种苗主要来自于天然海区。天然苗种大多用定置涨网和底拖网等捕捉,也有在滩涂洞穴中直接用手捕的。网捕时时间不能太长,以防苗种长时间受压损害或死亡。种苗运输可采取充氧水运或保湿干运,运输时间节制在10小时之内为佳,以确保运输成活率。运输时也要留意避免高温、日晒、雨淋和风吹;高温季节宜选择在夜间运输或采取冰块降温。若天然苗与养殖地处于不同海区,需留意水温与盐度是否有差别,差别大必须采取过渡的方法。
2、场地准备
虾蛄在放养前,养殖塘必须要清塘。虾蛄虽捕食凶悍,但它也有天敌,如海鳗、鰕虎鱼等。因此,在放养前必须消除其敌害生物及致病病源等。若养殖中发现天敌,也应尽量消灭之。清塘通常按清塘药物的有效期提早进行,选择晴朗气象,在退潮时尽量放干池水,用高浓度的生石灰(300×10—6)倾泻;也可用200×10—6的漂白粉消毒。
3、放养技巧
苗种放养的合理密度是养殖成功的因素之一。虾蛄的放养密度应视池塘条件、苗种品质与规格、饵料供给情况、养殖管理程度等而定。通常海捕天然苗种个体较大,体长在3—6厘米以上,可放5000—7000尾/亩;若放养2厘米左右的人工苗,其放养密度可恰当高些,为8000尾/亩左右;若以虾蛄的第Ⅲ相假蚤状幼体放养,放苗量为1。5万—3万尾墙。
放苗时要留意如下问题:温盐度差别及虾蛄苗的品质。打消温盐度差别可用苗袋浮于池水中和加池水逐步过渡的方法。品质好差可依据虾蛄的形态、生机、体色及活动情况等来差别,品质好的虾蛄苗,其生机强、体色明媚不发白、甲壳牢固、附肢齐全,入水后能迅速游散而不在局部打转或沉底翻白。
4、投饵技巧
因为虾蛄的第Ⅲ相假蚤状幼体及仔虾蛄广泛摄食底栖的甲壳类、多毛类、小型鱼类、双壳贝类、头足类和蛇尾类等,所以,若放养人工苗种,以培养基础饵料为佳,避免人工投饵的不适而造成的生长不良或死亡,以提高放养成活率;若放养个体较大的天然苗种,因它摄食力强,能适应人工投饵,所以也不一定培养基础饵料。 因为虾蛄的食性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因此,通常的水产品种也都能食。常用的饵料品种为小杂鱼、虾、贝等,但以鲜活的鸭嘴蛤为佳,可减少底质污染。投饵需均匀,并在每天黄昏投饵较适宜。若投喂大型的鱼虾或厚壳的贝类时,需预先把食品切小或破壳。
5、水质节制
虾蛄是较典范的潮间带生物,对温盐度的变革有较强的耐受性,但虾蛄养殖时,因为密度高,常引起水质变革,因此必须进行水质管理。
日常水质管理的工作为:每天1—2次测量记录水温、盐度与溶氧。视塘中的水质情况,决定是否恰当换水。维持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节制在30—50厘米。夏天应增长池水水位,并尽可能多换外海清凉新鲜水,使水温维持在33℃以内,避免水温太高而影响虾蛄摄食生长或死亡。水温高于33℃,虾蛄有显然的死亡景象。在冬季也应加深水位,以防水温太低(<5℃)而冻死。固然虾蛄对盐度的适应性很广,但对于盐度变革较大的地方,要留意盐度的骤变。养殖期间,每隔10—15天,可用2×10—6的生石灰来改良水质与底质,它还能增长水中的钙质,有利于虾蛄的脱壳和防病。
关于虾蛄养殖方法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苗种准备-场地准备-放养-投铒-水质节制是虾蛄养殖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大家应掌握好关健要点,使用科学的方法养好虾蛄,提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