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猪

规模化猪场常见9大问题与对策

编辑:养殖基地  时间:2017-05-09   浏览:

  2014年后,生猪代价行情下行,种猪市场疲软,形势的转变也促使海内外养猪企业在中国举行战略变化,如增强互助、器重同盟、直奔客户、强化区域上风等。各人都意识到若何按照中国养猪密度大、区域多、市场需求分条理、疫情庞大、出产原料质量不稳、技能不同一的特点,设计好出产办理模式,提高出产效率,降低成本,是将来保存成长的要害。

  本文在2015年观察广西、广东、河南、河北、丹麦等海内外近60多家猪场的出产办理近况的基础上,通过比力,研究、阐明并挖掘出海内当前猪场存在的9大问题,并提出响应的办法,以期与伴侣们不停思索完美养猪出产,以顺应将来的养猪要求。

  1、常见问题与办法发起

  1.1种猪场有必然的数据积聚,但质量有待提高,系谱精确性要双重包管

  因为个别标识比力依靠耳缺,因此不行制止导致差别人有差别的读法,一个猪差别时期的读法也会呈现差别,由于耳病、外伤等导致的不行辩认也会发,据外洋统计与海内现实产生的误读比例均为5%~10%。此时,这些个别都要从育种群中剔除,无需测定,不留种做纯繁用、不能作种猪贩卖。

  发起接纳双标志法,如耳缺加耳牌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如在丹麦早期出生,用小耳扣,用颜色来区分品种,断奶前1天换中型耳牌,留后备时转到配种舍,配后乐成后换成大耳牌,可以实现有用办理。纵然云云,进入焦点群母猪与测定后留作GGP的个别,要采DNA样品,如100根毛发,用基因检考试证系谱的精确性,一旦发明有误,要删除数据库中全部相干的亲戚资料,做到“诛连九族”,以包管数据库的质量。

  1.2出产节律不固定,没有按周举行,导致出产成就与疫情的颠簸

  与外洋的人少、事情时间集中、周出产节律的上班特点差别,海内大都场员工常住在场,周末晚上都有人值班,加上贩卖量不固定也不按期等缘故原由,导致周出产节律的意识不强,各周的配种数、转群数误差较大,如许会导致出产情况、猪群密度,事情量集中度的随机转变,从而影响出产办理的不变性。

  跟着企业财产化成长,上下游物流对接、表里协作获得增强,如温氏与扬翔的“公司+农户”模式,按打算出产,有固定命量的断奶阉公猪苗每殷勤互助育肥农户,母猪与留测公猪转到本身的保育单位,保育与农户的范围按照数目按全进全出设计,可以真正实现做到按周出产,如许不需要加人,不需要加班;如贵港亚计山有一个5000头母猪分3点式的场,合计只有72人,假如再优化可以人更少。

  实现贩卖按周完成,是推出场内按周办理的紧张保障,按周办理后,由现场职员直接以猪的流向为轴心,现场自行筹办挪用各种物料,办理的难度与随意性大大削减,办理层人数也削减,同时可以提高员工的待遇,员工间的薪酬距离也会缩小,进入良性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