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是一种市场认可度蛮高的小型肉鸡。”
“817”源起扒鸡生产
据逯岩介绍,80年代时期,山东省德州和禹城地区扒鸡生产量很大,但是苦于没有专用品种,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原料供应问题,“我们研究所做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并专门立项,作为“七五”期间的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逯岩介绍,他们选用当地品种与引进品种杂交,尝试了多项杂交组合,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与1988年8月17日确定了最终的杂交组合,并向市场推广,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他们把经过杂交组合生产出来的肉鸡称为“817”肉鸡。
最初确定的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有几种,父系选用罗曼、狄高、艾维因,母系为石岐杂。生产出来的“817”肉鸡先在山东聊城扒鸡公司试用,由于鸡腿较短,在制作扒鸡时造型不好,腹腔开口大时容易破裂,而且胸肌厚,鸡肉入味不好,产蛋率低,生产成本高,要50天以上体重才能达到0.5-0.6千克。
后来,根据生产需要,又把父系鸡改用AA父母代公鸡,母系鸡改用褐壳蛋鸡商品代,产蛋率提高了,产出的肉鸡鸡腿变长了,胸肌薄,成品率高,造型也比以前好。虽然均匀度稍差些,“但是山东扒鸡生产基本上能实现标准化。”逯岩说。
在随后的几年里,“‘817’肉杂鸡的生产模式——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公鸡与高产蛋鸡商品代母鸡杂交生产肉杂鸡早已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逯岩介绍,自1994年以后,许多养殖公司利用将这种鸡推向冷鲜肉市场,因体型小、价格便宜很适合小家庭食用,此种鸡一经推出迅速等到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