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排污,全名“池塘底排污水质改良关键技术”,通威365模式六大技术之一。2014年1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鉴定,成果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并荣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2015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纳入中国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节能减排实用技术》中。
1、概念
指在养殖池塘底部建排污口,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残饵、鱼粪等有机颗粒废弃物的废水排出养殖池塘,经三级固液分离池过滤、鱼菜共生湿地净化处理后,上清液循环或泵回养殖池塘或直接排放,而固体有机颗粒物作可为农作物有机肥的一种池塘水质改良系统。
2、组成
由底排污系统、固液分离系统、水质净化系统构成:
(1)底排污系统:指将池塘底部的鱼粪等有机颗粒废弃物及废水排出的系统,包括底排污口、排污管道、排污出口竖井、排污阀门等。按排污方式分为:自溢闸阀式、自溢插管式、虹吸式闸阀式、虹吸式插管式、抽提式。
(2)固液分离系统:指专用于固(泥、粪、残饵等)、液分离的系统,主要包括一级平流沉淀池和竖流沉淀池。排出的养殖固体废弃物及废水分别通过多级平流沉淀池和竖流沉淀池实现固液分离。
(3)水质净化系统:鱼菜共生湿地,是在同一水体中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有机结合的一种可持续、生态的池塘养殖模式。以固液分离所得的上清液(含有高浓度的氮、磷、钾、CODCr等)作为蔬菜生长养料;蔬菜吸收营养元素满足生长的同时进行水质净化,为湿地中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和谐共生。
3、操作说明
每隔3-7天排污1次,每次2-3方(每亩下降1-2mm水深)。
4、效果
(1)零污染、零排放,防治养殖内外源性污染
可排出底层50%以上污染物,通过自然固液分离,达到池塘自动清淤,沉淀物作为农作物有机肥,上清液通过鱼菜共生、湿地生物净化,达到渔业水质标准,100%循环利用,养殖废水零排放,有效防治面源污染。
(2)改善养殖环境,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传统池塘鱼体排泄物、残铒、水生生物尸体等沉积池底腐烂、分解释放氮、磷、钾、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破坏水生环境,影响鱼类生长;同时水中鱼药、消毒药物等不加处理会富集于鱼体内,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
5、应用案例
2013年9月25日,在天府新区永兴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底排污对比试验基地因输电线路突发故障导致四口池塘增氧机停止工作,发生缺氧死鱼。1#底排污池塘零死亡,而2#、4#对比塘则死鱼2771.5公斤(损失约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