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是将河蟹养殖技术,水草种植技术,蟹虾混养技术,鳜鱼养殖技术,鱼白鱼养殖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根据河蟹、青虾、鳜鱼、鱼白鱼等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轮养、套养,以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技术原理为:利用冬季水产空闲季节,进行青虾养殖,开春后先将蟹种与鱼白鱼种放入暂养池饲养,待池中水草长成后(4月上旬),将蟹种转入池塘,实行蟹虾混养,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轮捕出售,6月上旬在池塘中放养规格7厘米左右鳜鱼夏花,待鳜鱼规格达到15厘米左右,将鱼白鱼再移入池中,利用鳜鱼生活在水体下层、鱼白鱼生活在水体上层,同时两者规格相近混养,难以互相残杀,从而提高水体利用率。鳜鱼、鱼白鱼捕食池中野杂鱼,以低值鱼换来高价值鱼,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矛盾,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一般亩产河蟹50千克、青虾30千克、优质鱼(鳜、鱼白鱼)10千克,亩获利达1500元以上。
    一、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方便,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畅通,面积8亩~15亩,水深1.5米左右。四周用石棉瓦、钙塑板等材料构建防逃墙,墙体一般土下20厘米,土上部分为40厘米~50厘米。配备完善冲水机械与增氧机械。同时在池塘中利用网片围成一个暂养池,面积为1亩~2亩。
    二、虾种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10月份以后,将池塘中河蟹捕捞上市或转入暂养池,对原有池塘进行干池清整,挖除过多淤泥(保持淤泥10厘米,便于种植水草)并每亩用150千克~20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
    2.水草移栽:水温50℃以上,清塘消毒后10天左右,池塘移植伊乐藻。按照2米×3米行间距扦插,扦插深度3厘米~5厘米,移栽面积占池塘面积1/2~2/3。种植伊乐藻既可以净化水质,为青虾、河蟹提供饲料,保护虾蟹,又有利于鳜鱼捕食饵料鱼。
    3.培肥水质:虾种放养前10天~20天,每亩水面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150千克~200千克,用以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
 
    三、种苗放养
    1.虾种放养:培肥水质10天~15天后,亩放养规格3000尾~4000尾/千克幼虾4千克。要求虾种规格大小基本一致,一次放足,在放养时应坚持带水操作,动作要轻快。
    2.蟹种放养:选择规格100只~150只/千克蟹种,亩放养500只~600只。要求放养前经检疫检验合格,并用3%~4%的食盐水浸洗3分钟~5分钟后方可放养。严禁投放性早熟蟹种,于3月底放养结束,先将蟹种放入暂养池,进行饲养管理,待水草长成后,再转入池塘进行虾蟹混养。
    3.鱼种放养:鱼白鱼,在水温较低时(一般在河蟹放养10天后左右),选择10厘米~15厘米一龄鱼种,亩放15尾~20尾,先放入暂养池管理。鱼白鱼鳞片松,放养时操作要轻,以防受伤发生水霉病影响成活率;鳜鱼于6月上旬,放养7厘米左右的夏花,亩放养10尾~15尾,直接放入池中;为了控制水质,可在池内混养规格在100克/尾的花白鲢,亩放花鲢10尾~15尾,白鲢5尾~10尾,于3月底前放养。
    四、饵料培育
    1.投放螺蛳:清明前后,每亩投放鲜活螺蛳250千克~300千克,使其在池内繁育生长,以便净化池塘水质,并为河蟹提供适口活性饵料。
    2.饵料鱼培育:春季(3月底)亩放性腺发育良好的鲫鱼2组~3组,雌雄比例为1∶3,待水温回升后让其自然繁苗,为鳜鱼种下塘后提供适口饵料。
    五、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四看”投饵原则。青虾、河蟹为杂食性,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皆喜食,但尤其喜食动物性饵料。为此,虾蟹的饵料应以小鱼、螺蚬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或以投喂青虾、河蟹配合饲料为主,并辅以植物性饲料(豆饼、花生饼等)。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5%,鲜活饵料为体重的8%~12%,并视天气、水质和青虾、河蟹吃食、活动等情况,适时适量增减。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6时~7时投喂日投饵量30%,下午5时左右投喂剩余70%。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每隔5天~7天最好投喂1次小杂鱼等鲜活动物性饵料,以确保虾蟹更好地生长发育,且宜在傍晚进行。
    鱼白鱼在暂养池中可投喂专用膨化饲料驯食,定点食场投喂,每日投喂2次~3次,投喂量以1小时~2小时内吃完为好,转入池塘后由于池中有野杂鱼可供摄食,而鳜鱼同样可以摄食池中野杂鱼虾,这样在养殖期间可不投喂人工饵料,后期如果饵料鱼缺少可补充鲫鱼、花鲢等。
 
    2.水质调节。
    青虾、河蟹、鳜鱼、鱼白鱼对水质要求很高,水质要活、嫩、爽。养殖期间池水溶氧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7~8.5之间,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35厘米为宜。一是注换新水。养殖前期以注水为主,至6月初水位稳定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以换水为主,每月换水2次~3次,以保持水质清新稳定。二是施用生石灰。可经常使用生石灰,改善水质,增加水中的钙元素,促使虾蟹脱壳,同时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提高水体pH值。一般在高温季节每15天~20天施用一次,每次每亩水面10千克~20千克(根据水深而定)。三是泼洒生物菌类。使用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是一项重要的水质调节技术,养殖中后期每月施用1次~2次,施用生物菌的前后半个月内不宜使用杀菌剂等药物,施用后也不宜频繁换水,以保持有益菌的浓度。青虾、鱼白鱼、鳜鱼不耐低氧,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开启增氧机,防止泛池死亡。
    3.水草割茬。
    高温季节,伊乐藻如长得过于茂盛,一方面要加深池水,另一方面要及时割去过长的伊乐藻,保持藻体距水面30厘米,防止水温过高灼伤伊乐藻,造成水草死亡腐败水质,引起鱼虾蟹病害发生。
    4.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并注意虾蟹、鳜鱼、鱼白鱼在用药方面的矛盾性和适应性,若有病害发生及时治疗,并对症用药。高温季节,水体消毒时,氯制剂最好不要使用,因为它刺激性大,应激性强,容易导致河蟹大量死亡,可以使用一些溴制剂、碘制剂。
    六、起捕上市
    1.青虾起捕:由于青虾生长速度较快,越冬虾种经两个月的养殖就能达到上市规格,可采用轮捕方式起捕出售,即从4月下旬可以适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成虾起捕出售。如果池中仍有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可保留在池中作为鳜鱼的活饵料。
    2.河蟹起捕:秋末河蟹有洄游习性,一般10月~11月份是河蟹起捕的最佳时机,可采用地笼等渔具捕捞。
    3.鳜鱼等鱼类起捕:年底干塘时,鱼虾蟹一并同时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鳜鱼、鱼白鱼,应及时鲜活上市,规格较小者,并塘囤养越冬,来年作鱼种继续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