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鲟
西伯利亚鲟:别名钝吻鲟,为鲟形目、鲟科、鲟属、鲟形系列品种,原产于亚洲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中,贝加尔湖分布有陆封种群。野生于河流的中、下游、河口区域及海湾,但极少进入纯海水水域。贝加尔湖亚种营纯淡水生活,栖息在20-100m深的区域。1869年命名。贝加尔湖种群平日栖息在湖泊之中,到繁殖季节,则洄游约1000kg到河道中产卵。
与小体鲟相似,并可自然杂交。适应性强、耐低温、食性广,生长潜能大。半洄游型平时栖息在河口,性成熟后溯游1600-3000km产卵,洄游过程中在河床低洼处越冬。定居型栖息在河流中上游河汊处,没有明显的洄游现象。
生存环境:汽水
最大长度:200cm
形状分类:梭形
颜色分类:青色_棕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较难
性情习性:凶猛
适宜温度:18℃±4℃
酸碱范围:7.4±0.3
硬度范围:12±4
寿命年限:60年
食物饲料:肉食
西伯利亚鲟形态特征 >
体长120-200cm。全身被以5列骨板,吻长占头长的70%以下,吻须4根。吻端锥形,两侧边缘圆形,头部有喷水孔。口呈水平位,开口朝下,吻须圆形。身体最高点不在第一背骨板处,第一背骨板也不是最大的骨板。无背鳍后骨板和臀后骨板,侧骨板通常与躯干部颜色相似。体色变化较大,背部和体侧浅灰色至暗褐色,腹部白色至黄色。骨板行间的体表分布有许多小骨片和微小颗粒,幼鱼骨板尖利,成鱼骨板磨损变钝。口较小,下唇中部裂开。吻须光滑或着生少许纤毛。鳃耙扇形。
西伯利亚鲟饲养方法 >
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其中主要是摇蚊幼虫。在河口和三角洲,食物中主要有端脚类等脚类和多毛类。在摄食动物性食物的同时,也摄食有机碎屑和沉渣,这些碎屑和沉渣有时占到胃中内含物的90%以上。定栖性种群的数量明显少于半洄游型种群的数量。寿命可达60年。
西伯利亚鲟雌雄分辨 >
幼鱼骨板尖利,成鱼骨板磨损变钝。
西伯利亚鲟繁殖方式 >
雌鲟初次性成熟年龄在19-20年以上,雄鲟17-18年以上。雌鲟繁殖周期至少为3-5年,雄鲟一般为2-3年。在人工温水条件下,性成熟年龄可提早,繁殖周期也可缩短。在前苏联和法国的温水养殖基地,来自勒拿河的西伯利亚鲟雌鲟7-8年成熟,繁殖周期1.5-2年。雄鲟3-4年成熟,然后每年都可繁殖。卵呈浅褐色或灰色至深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