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小体鲟、西德鲟百科图片资料介绍

来源:www.yzjidi.com  编辑:爱琴鱼  时间:2015-06-18   浏览:

小体鲟

小体鲟_西德鲟

小体鲟:别名西德鲟,为鲟形目、鲟科、鲟属、鲟形系列品种,原产于欧洲黑海、里海、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淡水水域。我国从俄罗斯引进,放养于新疆鄂毕河上游的额尔齐斯河的水系。1758年命名。有些洄游性种类在春季汛期时开始上溯产卵,汛期水量愈大,参加洄游的个体越多,溯河愈远。经过持续4-5周的洄游达到产卵场产卵。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也伴着亲鲟一起洄游。产后的亲鱼缓慢降河至河湾、沙滩或泥质河道处觅食。偶有降河至伏尔加河等河流入海口,水深8米以内的咸水水体中摄食。

淡水定栖性鱼类,鲟鱼家族体型较小的品种,通常不作远距离洄游。有钝吻和尖吻两种类型。自然水域可与俄罗斯鲟、闪光鲟、裸腹鲟及西伯利亚鲟杂交。人工条件下,可与欧洲鳇实现属间杂交。

生存环境:中性
最大长度:120cm
形状分类:梭形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较难
性情习性:凶猛
适宜温度:20℃±4℃
酸碱范围:7±0.4
硬度范围:12±4
寿命年限:40年
食物饲料:肉食

小体鲟形态特征 >

体长70-100cm,偶有120cm以上。体色变化较大,但背部常呈深灰褐色,腹部黄白色。骨板行之间有大量小骨板分布。下唇中部裂开。吻须有纤毛。全身被以5列骨板,吻长占头长的70%以下,吻须4根。吻端锥形,两侧边缘圆形,头部有喷水孔。口呈水平位,开口朝下,吻须圆形。侧骨板比躯干部颜色浅,鳃耙无结节。侧骨板数多于55,吻端下有2-4个突状物。

小体鲟饲养方法 >

主要摄食摇蚊等多种昆虫的幼体,也摄食小型软体动物、寡毛类、多毛类、蛭类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在其他鱼类产卵期间,还摄食鱼类的卵。在蜉蝣等昆虫大量发生时,可跃出水面捕食昆虫。从地区上看,楚雷姆河小体鲟生长速度接近额尔齐斯河的小体鲟生长速度,而超过叶尼塞河的。

小体鲟雌雄分辨 >

雄鱼和雌鱼的生长差别不大,在楚雷姆河春季雌鱼生长较雄鱼快。

小体鲟繁殖方式 >

性成熟较早,雄鱼4-5龄,雌鱼5-9龄性成熟。雄鲟先于雌鲟达到产卵场,此时水温9-11℃,雌鲟到达产卵场时水温12-13℃。水温10℃时,胚胎孵化的时间320h以上,在20℃时最多只需要80小时。刚出膜的仔鱼全长6-7毫米,出膜6-10天后小体鲟仔鱼卵黄消失,1个月后达3-4cm,当年可达8-18cm,个别的达25cm。

内容搜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