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鳗鲡
欧洲鳗鲡:别名普通鳗鲡,为鳗鲡目、鳗鲡科、属鳗鲡属、其他系列品种,原产于欧洲、非洲北部,大西洋地中海、波罗的海、摩洛哥、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等地。野生于淡水河流中下游及河口或近岸海域。我国1990年代引进到常见流域开展人工养殖,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鲡生产国,全国共有3000多家养殖场,年产量约12-13万吨。1970年代起,欧洲鳗鲡的天然资源急剧下降,鳗苗紧缺,我国养殖受到很大影响。2007年CITES濒危衍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极危物种,停止苗种出口。
降海洄游性鱼类,幼、成鳗栖息河川、河口、潟湖。冬末春初洄游至马尾藻海域产卵,柳叶鳗向欧洲大陆迁移,在大陆沿岸和河口变为玻璃鳗,之后进入淡水生活。虽曾是世界上人工饲养最普遍的鳗鲡鱼品种之一,但目前野生种群面临灭绝。
生存环境:汽水
最大长度:100cm
形状分类:条形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很难
性情习性:凶猛
适宜温度:24℃±4℃
酸碱范围:7.2±0.4
硬度范围:10±4
寿命年限:12年
食物饲料:肉食
欧洲鳗鲡形态特征 >
体长体长60-80,最长可达1m。身体细长,皮肤粘滑,呈棕色、黑色或橄榄绿色,腹部黄色,一些成体可能呈银色。体圆细长,下颔比上颔长。鳞片隐藏鱼皮肤之下,鳃孔在圆形的胸鳍前。幼鱼背部体色为橄榄色或灰褐色,腹部为银色或银黄色。成鱼的背部黑灰绿色,腹部为银色。延长的背鳍与臀鳍、尾鳍汇和鳍,形成一个独特的鳍从肛门到背部中央最少有500个软鳍条。背鳍起点在胸鳍后方远处,臀鳍起源些微地在肛门后面。
欧洲鳗鲡饲养方法 >
喜钻洞潜居,进入淡水后,色素产生变化,其腹部会变成黄色。是一种有效的保护色,可以令猎食者难以发现。其体表的粘液可以抵抗盐度改变。肉食性,主要以虾、蟹、贝、海虫为食。据说寿命最高可达85年,但并未得到证实。
欧洲鳗鲡雌雄分辨 >
欧洲鳗鲡繁殖方式 >
降河回游产卵鱼类。每年秋季成熟的鳗鱼,其眼径变大,内脏萎缩,生殖腺肥大,体色由黄褐变银灰色,将开始作长途的产卵洄游作准备,经常选择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由河川降海在到大西洋的马尾藻海产卵,其受精卵会在春季和夏初被发现,幼体时期则利用三年时间向欧洲迁移。玻璃鳗到达欧洲沿岸,进入河口,进入淡水前变为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