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泥鳅、鱼鳅、拧沟、泥鳅鱼、泥沟娄子、大鳞副泥鳅百科图片资料介绍

来源:www.yzjidi.com  编辑:人鱼少爷  时间:2015-06-18   浏览:

泥鳅

泥鳅_鱼鳅_拧沟_泥鳅鱼_泥沟娄子_大鳞副泥鳅

泥鳅:别名鱼鳅_拧沟_泥鳅鱼_泥沟娄子_大鳞副泥鳅,为鲤形目、鳅科、泥鳅属、鳅鱼系列品种,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主要野生于水流缓慢或静水、湿地的底泥中。1842年命名。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活体可以入药,性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益肾暖脾、除湿退黄、祛湿止泻、止虚汗等功效。泥鳅肉质细韧、鲜美,营养价值高、脂肪低、胆固醇少,并含多种维生素。还EPA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保护血管,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

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在鳅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东南亚人喜食。

生存环境:弱酸
最大长度:20cm
形状分类:条形
颜色分类:褐色_黄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较易
性情习性:温和
适宜温度:26℃±3℃
酸碱范围:6.6±0.4
硬度范围:10±4
寿命年限:9年
食物饲料:杂食

泥鳅形态特征 >

体形细长,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须5对。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鳞甚细小,深陷皮内,侧线完全。背鳍短,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圆形。体上部灰褐色,下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也有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一显著的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饲养方法 >

底栖鱼类,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适温22-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低于5℃或高于35℃,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钻入淤泥20-30cm处越冬,春天水温10℃以上时,出来活动。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也取食浮游动物。人工喂养时,可投喂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嫩植物茎叶等,也可投喂豆饼、豆渣、糙糠等。

泥鳅雌雄分辨 >

泥鳅繁殖方式 >

2龄性成熟。繁殖期4-9月。通常19℃以上开始产卵,24℃左右产卵量大,繁殖活动强烈。产卵常在雨后夜间进行,有时白天也产。产卵活动期间,泥鳅胆子较大,常到水面上来追逐。泥鳅卵有黏性,卵在水中受精后,粘在水草或水中杂物上孵化,落入水底的受精卵也能孵出仔鳅。泥鳅的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水温20℃以上时,孵化期为2-4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内容搜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