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泥鳅生长习性
1.1水温适养水温15~30℃;随着水温上升生长加速;最适水温25~28℃(生长最快);休眠水温5℃以下或32℃以上(会钻泥进入休眠状态以抗避寒暑)。

1.2食性在天然环境中,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丝蚯蚓、植物茎芽、杂草种子绿藻、碎屑、微生物;摄食常在夜间。在养殖条件下,能摄食各类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浮性、沉性皆可);经驯食可白天摄食,摄食方式为轻啄吸入式。
1.3.习性具有多重呼吸器官,鳃、皮肤、肠壁;适应性很强,喜好偏酸性环境,可忍缺氧、缺水,能耐密集;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
1.4.生长泥鳅的生长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种源、环境、密度、饲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每一个环节做的好不好直接会影响到泥鳅的养殖周期及产量。
2、入塘前的处理
苗种投放池塘前可采用惠金碘4~5ml/m3进行浸泡消毒5分钟,对鳅苗进行体表消毒处理。投苗入塘后,针对养殖水体进行全面消毒,用惠金碘(1L),3亩/瓶,全池泼洒,同时使用解毒抗应激强稳西2亩/包全池泼洒,快速缓解鳅苗应激反应。
入塘前的消毒至关重要,这直接关乎种苗成活率的高低及继发性引起的疾病感染。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机械性造成泥鳅的粘液层、皮肤或鱼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养户往往忽略掉这一环节,造成投苗3~5天陆续出现死鱼现象,具体为以下两症状。
高温期——腐皮、烂身(脱粘,皮肤损伤引发的细菌感染)
低温期——水霉病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