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在我国有较长的时间,河蟹养殖在以往的20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以前的自然捕捞,渐渐发展到人工养殖;由过去的几十斤一亩地,到目前的高产三百斤,四百斤一亩地,河蟹养殖赶上了中国速度。不过,随着追求河蟹的高产,投入水产药品增多,我们也意识到,水产药品带给养殖水环境的压力,在不断增强。蓝藻,作为河蟹养殖中典型的头疼问题,年年都被纳入技术员和养殖户的黑名单。而河蟹养殖效益可观,就目前来说,又不可能放弃,那怎么来平衡好河蟹养殖与水环境的关系,又不会大幅度提高养殖成本呢?小周根据自己这四五年的工作经验,走访了大量的河蟹养殖高手,总结他们的养殖经验,结合自己所学,认为:螺蛳在河蟹增产增收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功能。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小周将螺蛳的亩放养量计划在600斤一亩。这也是目前小周总结后得出的,个人认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亩放养螺蛳量。
螺蛳的有利价值方面
一、螺蛳的营养价值
螺蛳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小周将营养价值放在第一位。原因在于:螺蛳本身所富含的营养物质,对于河蟹合成自身的鲜味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图一:螺蛳可食用部分的营养成分
螺蛳价廉物美,营养丰富,据分析,组成螺肉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谷氨酸、肌苷酸、半胱氨酸等多种增鲜物质,其肉质中钙的含量要超过牛、羊、猪肉的10多倍,磷、铁和维生素的含量也比鸡、鸭、鹅要高,所以它的味道鲜美。螺肉脂肪含量较低,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如钙、镁、磷、铁、硒等。因此,个人认为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是河蟹的天然保健品。
而大家都知道,在河蟹人工养殖没有大量普及时,河蟹基本都是在自然环境下成长和积累独特风味的。那合成这些风味的营养物质,或者说独特味道的前提,就是摄入食物来源的多样化。自然环境中,河蟹的食物来源复杂,螺、蚌、贝、水草、腐殖质、固着类藻类等。而在目前的河蟹养殖中,我们不可能提供完全和自然环境相同的食物来源,但螺蛳,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能提高河蟹鲜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前,在塘口和一位老板聊天,他说:以前的河蟹鲜呢!我家和他家相隔四百来米,他家吃河蟹,那鲜味都能传到我家来,现在的河蟹就没有那种味道。
小周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水产市场不缺河蟹,缺的是质量优异的河蟹!
而小周所知道的,我们在不断扩大饲料投入的同时,河蟹风味是呈逐步下降趋势的。就目前的河蟹饲料技术来讲,不管怎么设计产品配方,以饲料养出来的河蟹,最终的风味比不上,天然环境下生长的河蟹。就好像养殖场出来的猪肉,和放养的野山猪肉之间的差距,而风味的差距会导致价格的差距!为适应市场,为市场提供质量优异的河蟹产品,养殖需要改变。小周认为,改变的方向肯定偏向于饲料结构和养殖环境的调整上。螺蛳,是小周所知道的,能统一饲料结构和水质调节,可供操作和大家接受的唯一生物。因为,螺蛳里有我们饲料里所没有的,不可检出的未知物质。这种未知物质在河蟹体内的累积,是形成河蟹独特鲜味的根本。而螺蛳本身具有的强大净水功能,也是大家所孰知,能理解和接受的。
二、螺蛳与早期轮虫类、枝角类的关系
在每年早春,河蟹蜕一壳、二壳期间,河蟹老板们都要头疼一个问题,水浑!(水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物理性搅浑,物质循环受阻……这里,小周只说一二壳最可能的原因。)为什么水浑呢?
小周统计过,水浑90%以上的原因都是水中枝角类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