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结构:大眼幼体蜕皮一次后为第Ⅰ期幼蟹。幼蟹呈椭圆形,背甲长2.9毫米,宽2.6毫米左右,额缘呈两个半圆形突起,腹部折贴在头胸部下面,成为俗称的蟹脐。腹肢在雌雄个体已有分化,雌性共4对,雄性特化为2对交接器。5对胸足已具备成蟹时的形态。幼蟹用步足爬行和游泳,开始掘洞穴居。
    第Ⅰ期幼蟹经5天左右开始第一次蜕壳,此后,随着个体不断增大,幼蟹蜕壳间隔的时间也逐渐拉长,体形逐渐成近方形,宽略大于长,额缘逐渐演变出4个额齿而长成大蟹时的外形。幼蟹生长直接与水温、饵料等生态环境因素有关。条件适宜,饵料丰富,生长就快,蜕壳频度就高,反之则慢。
    大眼幼体蜕皮后变成第Ⅰ期幼蟹,以后每隔5天蜕1次壳,经5~6次蜕壳后即长成大蟹时的形状。
    2.生活习性:幼蟹的生长速度与水温、饵料等有关。水域条件适宜,饵料丰富,生长就快,蜕壳的频度就大,每次蜕壳,体形增加幅度较大;反之,蜕壳慢,体形增加幅度小。水质清澈、阳光透底、水草茂盛的浅水湖泊,是河蟹生长的良好环境。
    幼蟹为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及其碎屑为食,也能采食水生动物尸体和多种水生动物,如无节幼体、枝角类和蠕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