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黄花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编辑:  时间:2019-11-23   浏览: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

黄花鱼是不是海鱼?

黄花鱼是海鱼。黄花鱼有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之分,大黄花鱼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小黄花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鱼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

黄花鱼的选购方法

1、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2/3以上披有小圆鳞。鱼鳞颜色均匀,黄色自然。

2、新鲜优质的黄花鱼眼睛是黑而光亮的。

3、身体没有伤痕,鱼体呈长椭圆形,头比较大,尾柄较细长,上身为黄褐色,腹部为金黄色,鱼鳍为黄色或灰黄色,嘴唇为橘红色。

常见的海鱼有哪些?

1、带鱼:带鱼又叫刀鱼、牙带鱼等,属于洄游性鱼类,极难在小的池塘或者较小海域生存,带鱼不洄游就不能顺利地生产,故现在还没有人工养殖带鱼,主要是近海捕捞。

2、鲅鱼:鲅鱼也叫马鲛,硬骨钢鱼,种类很多,我国黄海、渤海均有生长,属暖性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也属于洄游性鱼类,不能人工养殖。

3、小黄花鱼:小黄花鱼又名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花鱼等,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体长约20余厘米,为近海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不能人工养殖。

4、大黄花鱼:大黄花鱼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鱼、金龙、黄金龙等,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不能人工养殖。

5、偏口鱼:偏口鱼即比目鱼,成鱼潜伏在海底生活,多以海星和其它小动物为食,不宜人工养殖。

6、鲳鱼:鲳鱼又叫平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很难人工养殖。

7、沙丁鱼:沙丁鱼又称萨丁鱼,沙丁鱼为近海暖水性鱼类,属于集群洄游鱼类的一种,极难人工养殖。

河鱼和海鱼最大的区别

河鱼和海鱼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生长环境。其实,严格说来,河鱼应该叫淡水鱼,常见的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武昌鱼、罗非鱼、鳝鱼等;海鱼则包括带鱼、金枪鱼、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鲅鱼以及三文鱼和多宝鱼等。

不管是淡水鱼还是海鱼,其营养成分大体相同,总的营养价值很高。

首先,鱼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其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因此,是人类摄入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其次,鱼肉中脂肪含量较少,而且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人体吸收率可达95%,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第三,鱼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铁、磷、钙等;鱼的肝脏中则含有大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

黄花鱼生活习性

大黄鱼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

小黄鱼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黄花鱼隶属鱼纲,石首鱼科。其形态相近,习性相似。垂钓方式方法基本相同或相似。这类鱼,体侧扁延长,呈金黄色。大黄鱼尾柄细长,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柄较短,鳞片较大,体长20厘米左右,椎骨28~30枚。小黄鱼春季向沿岸洄游。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燐虾等浮游动物。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