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 养殖网站 养殖网

清明后小龙虾池塘的常见几个问题

2018-06-03  跑塘快讯      阅读:
【文章概要】清明时节水温上升较快,小龙虾也开始大量摄食生长。但是很多老板却被以下几个问题所困扰:1、苗;2、青苔、水草问题;3、水质问题:苗一、看不到小苗,只有一些3-5cm左右的大苗3-5cm的大苗多为去年繁殖

清明时节水温上升较快,小龙虾也开始大量摄食生长。但是很多老板却被以下几个问题所困扰:1、苗;2、青苔、水草问题;3、水质问题:


一、看不到小苗,只有一些3-5cm左右的大苗

3-5cm的大苗多为去年繁殖的秋苗,看不到小苗主要原因还是很多龙虾洞偏高水未加深,抱卵虾还未出洞,或者是塘中野杂鱼较多虾苗较少。
中国养殖基地 yzjidi.com

二、怎样刺激龙虾出洞及繁殖

水淹过虾洞龙虾就出洞了,所以我们要根据养殖模式,通过水位控制虾子产子时间。若虾洞较高,加水5-7天后再降低水位,促进母虾产子。促进龙虾繁殖可通过微流水刺激的方法,每天用水泵加水1-2h,刺激其繁殖。

三、如何正确投喂

3cm以上的大苗可以投喂饲料,但是1-2cm的苗子较小无法摄食饲料,可以通过投喂豆浆、粉料或者堆饼,同时搭配“利苗多”可以有效提升苗的存活率。也可以通过培养水中浮游动物供虾苗摄食。
中国养殖基地 yzjidi.com

四、如何提高苗子存活率

①合适并充足的饵料是关键,可根据摄食情况及虾苗大小选择适口的食物。使用“利苗多”一起投喂可提升饵料的适口性和吸收利用率。

②虾苗出来后,减少刺激性、毒性较大的药物使用。如:杀虫药、杀青苔药。

③每月阴历十五之前小龙虾会大量集中蜕壳,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提前2-3天解毒(毒素会影响蜕壳)。补充钙和镁,因为大小虾子蜕壳有差异,需要定期监测池塘中的总硬度(注:小龙虾蜕壳过程中是需要吸收塘里面的水膨胀身体)。

④敌害生物的控制如:蝌蚪、黄鳝、乌鳢等。可通过干塘时彻底杀灭野杂鱼,进水口用密网减轻野杂鱼进入,当有虾苗又有野杂鱼时可通过下地笼捕捞,加大投喂等减轻野杂鱼影响。

青苔和水草

中国养殖基地 yzjidi.com

一、水草问题

水草较多的塘子应及时拉草、拉出通风沟,快出水的水草及时打头、保证水草活力。

二、青苔问题

少量的青苔不会缠死虾苗(龙虾附肢无倒钩)还能为虾苗提供一定的躲藏场所,但是大量的青苔就容易水草死亡、水瘦、无法投食等现象。我们建议发现少量青苔时马上补充肥料及适当加深水位,如若发现大量青苔时先捞出一部分然后选择连续晴天及时肥水,若碰到无法捞出的青苔,可开沟控制青苔,让青苔代替水草起到净水的效果。

水质问题
温度上升后,部分稻田秸秆腐烂速度加快,水变黑或发红,虾子多出现缺氧现象,需及时的解毒、改底和定期补充一定的“利苗多”或者“利菌多”分解杂质,促进水中各种杂质转换成龙虾饵料,保证水质正常。
中国养殖基地 yzjidi.com

用户评论

推荐阅读

小龙虾养殖户请注意:10月份虾田管理要做好这五方面


10月份对龙虾养殖特别是稻虾共作、连作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龙虾抱卵孵化出苗的高峰期,水稻收割、上水的高峰...

10-07阅读:71

养殖户如何提高小龙虾出苗率?

现在九月底十月初这段时间,大部分小龙虾已经进入抱籽孵化的末期,已经到了虾苗即将孵化出来的时间,许多养殖老板...

09-29阅读:184

新一轮小龙虾养殖开始了,再议虾田环沟的开挖

最近,随着水稻的收割,又有一大批新手开始改造农田,发展稻田养虾,大家对挖沟还是各有说法,其实各人的说法都有道理...

09-26阅读:124

小龙虾种虾和虾苗如何投放?


龙虾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苗种,很多失败的养殖户都是失败在苗种这一环节,有的被忽悠了,买了高价劣质虾种虾...

09-24阅读:130

小龙虾苗种怎么放养?

(1)种苗选购
3月底至5月上旬,可选购的虾苗要求规格80-100尾/斤,体色呈浅黄色;宜选购虾田或塘繁育的虾苗,或就近选...

09-21阅读:218

虾田稻如何做到不打农药和除草剂?

作者:水长军今天在群里随口讲了一句,没想到给群主逮到了,非要我写研究的成果,我哪有什么成果啊,才刚刚搞了两三年...

09-21阅读:248

虾蟹养殖户为什么“扛过了疾病暴发期,却溺死在缺氧期”

放苗容易,养虾不易,养大虾更难。面对虾越来越难养的局面,“好不容易扛过了疾病暴发期,却溺死在缺氧期里”,这样的...

09-20阅读:266

小龙虾养殖塘秋季施肥四大错!

作者:湖北省天门市水产服务中心潘明瑶立秋过后,越来越多的小龙虾养殖户开始纠结秋季养殖塘怎样进行施肥的问题...

09-20阅读:239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如转载或引用涉及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1139035478@qq.com

沪ICP备14027920号-3

Copyright © 201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