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鳝鱼

黄鳝健康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二)

编辑:壶中酒  时间:2018-06-22   浏览:

  关键控制技术四健康养护底质和水质

  “黄鳝养殖,溶氧是核心,健草是基础,培藻是前提,护水是关键,养底是重点”。水质、底质、水草、藻相、溶氧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养水、护草、改底、培藻协调管理很重要。要想养好活爽的水质,必先培出优良的藻相和健壮的水草。要想水色藻相稳定,底质的改良和养护不可麻痹大意。下面水质、底质养护与改良的一些细节性的经验与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前期的水质养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预防和养护工作应从养殖开始就应重视:施完基肥培起水色,投放鳝苗3~5天后,视水质情况,每10-15天1次用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王1瓶+特力钙1包追肥和养水(可用8~10亩)。因藻类生长繁殖的初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对营养的质量要求较高,如不及时补施高品质的肥料养份,水色容易掉清,藻相因营养供给不足或者营养不良而“倒藻”。水色掉清会导致池塘中鱼类天然饵料缺乏,水中溶氧偏低,鳝苗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力减弱等现象。而且,追肥之前要用解毒超爽(每瓶用4~5亩.米)解毒,3小时后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纳米氧+特力钙)活化底质,增强底氧,这样肥水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中后期底质的养护与改良

  黄鳝养到中后期,投喂量逐步增加,排泄物也会越来越多,多种动植物的尸体累加沉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繁殖过快,塘底的负荷逐渐加大,这些有机物如不及时采取正本清源的措施进行处理,造成底部严重缺氧(有机质的腐烂至少要耗掉总溶氧的50%以上),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就容易发生底部泛酸、发热、发臭,滋生虫害、病菌、病毒,使黄鳝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如:细菌性肠炎、疖疮病、出血病、烂尾病、腐皮病等病症。所以,鱼塘中套养花鲢、白鲢以控制藻类过剩,投放密度为10~30尾/亩,还应定期清理底质隐患。所谓隐患,是指剩余饲料、粪便、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营养成份,怎样消除这些隐患呢?使用针对残余营养成份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淀粉等进行培养驯化的具有超强分解能力的复合微生物底改与活菌制剂,如新生态、黑金神、灵活100、新活菌王、粉剂活菌王等。这样既可避免底质腐败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还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水草、藻类的营养盐供藻类吸收,促进水草、藻类的生长。增强藻相新陈代谢的活力和产氧能力,稳定正常的pH值和溶解氧。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措施处理行之有效。反之,我们不注重改底,任塘底的有机物腐败,前面所讲的底质腐败的危害,就会毫无疑问的发生。特别提示: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耗氧是暂时的,是可以防控的(补充外源氧),是变害为益(有机物通过生物合成,可转化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的营养盐)。但有机物腐烂耗氧是长期的,是极其有害的隐患,是致病源。

  关于底改产品的选用,养殖户要理性的选择,不要被概念的炒作所迷惑。比如“增氧型底改”、“清凉型底改”。这类底改大多是以低质石粉为材料做成的吸附型产品,用户只是凭表面直观的感觉判断其作用效果,比如用了这类产品后表面看起来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少了,水清爽了一些,殊不知这些悬浮颗粒被吸附沉积到塘底,就会加重塘底的“负荷”,一旦塘底“超载”,底质就会“爆胎”(恶化)!加上这些颗粒状的底改,沉入塘底后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来溶散,用后不仅增氧效果不明显,反之还会降低底部溶氧,要不为什么这些底改用得越多,肠炎、肝脏坏死等症状不仅得不到控制,反而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使用产品时,理智的选择是关键,不要被“概念”迷惑。否则用了产品,花了成本,效果却大打折扣。

  气压低,闷热无风天,白天泼洒降解灵,防止应激和缺氧。一般情况下,凌晨1点至早晨7点为池塘溶氧量的至低期,晚上9点左右泼洒降解灵(或粒粒神),降解灵、粒粒神能通透水体,增强水体的活性。当池塘溶氧量处于至低期时,应适逢其时恰到好处的补充外源氧。

  黄鳝养殖前期以改善整个池塘底部为主,可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中后期由于投饲量大,网箱内的氨氮、亚硝酸盐也会增加,可定期7~10天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得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