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进入河蟹养殖的初始阶段,做好此阶段的各项管理工作,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在此提醒,以下几项工作请务必重视并认真切实做好,这样,也许你2017年的河蟹养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一、做好消毒工作:无论是扣蟹、还是豆蟹的养殖,都应该进行消毒工作。消毒是养殖成功的起点,它可以减少或消除清塘药物残留,降低重金属物质(硫酸铜等)的毒性,消除有毒物质对蟹苗的影响,避免造成蟹苗爬网,上岸甚至死亡等情况的发生。消毒必须在进苗的20天前进行,可以用生石灰100公斤/亩化浆全池泼洒。注意严禁用五氯酚钠消毒,因为五氯酚钠不仅会把池内螺蛳及水草杀死,而且对河蟹生长也有影响,其药物毒性大且很难消除。蟹池如果有小龙虾,可以采用药物杀灭,也可以在3月上旬,在池塘半坡重新栽一圈胶布或网布以阻止小龙虾进入蟹池内,当小龙虾出洞时即进行人工捕杀。
二、肥好一池养蟹水:河蟹养殖初期的肥水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前的公众号上已多次提醒,这里不再累述。总之,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肥水在提高河蟹产量及上市规格这两方面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体应保持有一定的肥度,不能瘦水养蟹。在养殖前期肥水,不仅可以培养河蟹的天然饵料,还可以提高水体的光合作用能力,为水体提供足够的溶氧,稳定蟹池水质,另外还可以促进池中水草生长,并预防青苔的发生。
三、种好草才能养好蟹:“河蟹养得好不好,关键看水草”,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水草是整个水体保持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它既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又可以吸收水体中有机物质、净化水质。其次,水草可以作为河蟹的饵料和栖息场所,在高温季节还能起到调节水温的作用。养蟹池中的水草分布要均匀,不同种类要合理搭配,一般以沉水性、挺水性和漂浮性水草按6∶2∶2的比例搭配,以满足河蟹生长、栖息的要求。水草覆盖率应达整体水面的70%左右,并且保证池中一年到头都有水草。同时,视塘底肥力要施足底肥,若池内出现青苔要尽早进行人工捞除。
四、选择优质蟹苗、合理放养密度:苗种的引进是河蟹养殖中重要一环,种苗选择又是养殖的关键,特别是扣蟹更要严把进苗关。扣蟹苗应规格整齐,以100~300只/公斤为宜,要求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严禁投放性早熟扣蟹。放养密度因池而宜,一般投放500~1000只/亩,豆蟹投放2500~4000只/亩。苗种下塘前要求对蟹体进行消毒,方法是先让苗袋浸入池水,以适应池水及水温,然后用聚维酮碘5毫克/升的浓度浸泡10分钟或用3%~4%盐水浸泡10~15分钟。苗进池的前10天要注意防逃。
五、不要小瞧螺蛳的投放:投放螺蛳是河蟹生态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螺蛳不仅可以为河蟹提供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它还可以摄食池中的有机碎屑、滤食浮游生物,起到清洁水体的作用。可以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分批投放,投放螺蛳应适量,投放过少达不到效果,投放过多会造成蟹池水质清瘦、影响河蟹脱壳生长,一般以每亩投放300~500斤为宜,在清明节前投放完毕。
六、注重营养、脱好第一次壳:蟹苗下塘后的第一次脱壳是整个成蟹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因为不仅会影响到蟹苗的成活率和收获时的回捕率,而且也决定着河蟹的体质和养成规格。河蟹脱壳时对钙、磷等微量元素和体能有较大的要求,在这期间要注重河蟹营养和能量的积累,为河蟹补钙、补能量,提高河蟹免疫力,为顺利蜕好第一壳打基础。因此放苗后应视水温情况尽早投喂,水温10℃以上时即可开始投喂,随着温度升高投喂量逐渐增加,这样有利于蟹苗恢复体质及生长。河蟹养殖中的饲料投喂,人们常说“两头精,中间粗”,就是指养殖前期、在扣蟹下塘后,投喂的饲料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或者投喂蛋白含量高的配合饲料,因为早期投喂充足的动物性饲料或高蛋白饲料有助于大规格蟹的成长。
七、加强管理、确保养殖顺利:河蟹养殖业,已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为保证其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生态养蟹、健康养蟹、科学养蟹。3月份扣蟹基本下池,此时要加强池塘的早期管理,池塘水位以60厘米左右为宜,如遇冷空气则应及时加深池水。此阶段还要留意河蟹磨爪、甲壳溃疡等的预防工作,可以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水质。(周燕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