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蟹

10月份以后,河蟹易感染此种疾病,蟹农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编辑:郑露  时间:2018-06-12   浏览: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病蟹摄食明显减少直至拒食,蜕壳困难,爬行缓慢,无反抗逃逸能力,常爬伏在池边浅水处或水草上,脚肢不停地抖动,故称"抖抖病"。

  河蟹发病初期四肢尚能伸直,以后便往回缩不能伸直。病蟹站立不稳,翻身困难,行动无力,不能爬行,连续颤抖,无食欲并停止摄食,体内积水,4-5天后死亡,是当前危害河蟹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是螃蟹病害防治的重中之重,我国将其列为三类动物疫病。

中国养殖基地 yzjidi.com

  一、发病原因

  池塘养螃蟹发生颤抖病主要是清塘不彻底,池塘老化,水质不良,以及带病原物的蟹种入池等引起。

  该病的病原尚无定论,主流报道的有病毒和螺原体,在病毒性病原中报道较多的有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它由病原体寄生在螃蟹白细胞和神经与肌肉的传导系统中,导致螃蟹肢体颤抖、瘫痪,直至死亡,严重时可致90%以上螃蟹染病陆续死亡,甚至“全军覆灭”。由于病原体在蟹体内潜伏,病蟹难以隔离治疗,一旦染病,病蟹便不吃食,药物无法通过食饵到达体内,在大水面中也难以施药治疗。所以,对螃蟹颤抖病最有效的对付办法是预防,而及早发现蟹体中是否带有病原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危害情况

  河蟹颤抖病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现,目前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河蟹是该病唯一的敏感种类,从体重3g的蟹种至300g以上的成蟹均可患病。3~11月为主要发病季节,严重发病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对河蟹养殖业危害巨大。

  三、发病症状

  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致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

  病蟹出现肝胰腺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四、诊断与防治

  1、诊断:根据该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时,采集病蟹10只,取肝胰腺和血淋巴,用PCR技术检测病原。

  2、防治: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掌握流行病学情况;做好健康蟹种的选育;建立良好的河蟹生态养殖环境,加强水源、蟹、设施等的严格消毒。发现患病蟹必须销毁,并对养殖水体、工具、场地等进行消毒。根据水域和流域情况实施区域管理。

  防治方法

  预防“颤抖病”应从清除病源,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条件着手,主要措施有:

  (1)清整池塘:利用秋冬空闲季节进行蟹池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用量分别为每亩150kg和10kg。消毒后抽干池水,晒池2~3个月,以求消灭病原。

  (2)放种时选择硬壳体健、活力好的蟹种,不放附肢僵直、中空、软壳、活力差的带病蟹种。蟹种下塘时最好逐只检查,剔除病蟹。

  (3)保护、种植水草:在保护好现有优质水草的同时,清除聚草、轮生杂草等低质水草,因地制宜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优质水草,并采取蟹种中间培育、推迟放种时间、降低放养密度等措施,创造水草快速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像养鱼那样捞草喂蟹。

  (4)移植螺蛳:螺蛳能净化蟹池底质,防止病原滋生,还是河蟹喜食的活饵料,只重4克以上的河蟹即能觅食中等规格的活螺蛳。目前,养蟹池普遍缺乏螺蛳,必须人工移植。螺蛳的放养最好在其繁殖前(清明前)一次投足,亩放500~600kg,并适当投喂麦麸等饲料,促使其正常生长和繁殖,在养殖中后期要经常检查螺蛳存量,发现不足要及时补充,保持蟹池的螺蛳存量不低于每亩100kg。

  (5)加强饲养管理:需做好水质调控和饲料投喂等工作,做到勤换水、多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投喂要改一天一次为早、晚各一次,不喂腐烂变质饲料,准确把握投饲量,以吃饱吃尽为原则。

  (6)实施综合养殖:“颤抖病”发病严重的塘口以及由精养鱼池改为养蟹的塘口,在水草资源未丰富充足前不宜进行河蟹精养,这类塘口可以在做好清淤、消毒、种草等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河蟹、青虾混养。亩放蟹种15O只左右,青虾苗1.5万尾,把提高成活率、养大蟹作为主攻方向,力争亩产成蟹10~15kg,青虾20~25kg。这种半精养的综合养殖方式可以促进蟹池生态条件的改善,具有投资小、病害少、效益稳定的优点。

  五、注意事项

  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体不仅侵袭鳃、胃、肠、肌肉,而且侵袭肝胰脏、心脏和神经等要害器官,因此治疗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事项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1)在治疗河蟹颤抖病时,必须先杀灭蟹体外寄生虫,否则鳃及蟹壳上的伤口就成为病原的侵袭门户,病情会更加严重;且一边治疗,一边又大量感染,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最后河蟹变得很虚弱,机体本身没有抵抗力而无法治疗。

  (2)外泼消毒药与内服药饲必须相结合,将水体中及蟹体内外的病原都杀灭。外泼消毒药的质量一定要好,用药量要算准;不能认为外泼一次消毒药就可以了,因为外泼一次消毒药,当时可以将水体中淤泥最表层及蟹体外的病毒、病菌杀灭,但淤泥下面的病毒、病菌则未被杀死;同时,河蟹的颤抖病尚未治愈,病蟹还会不断向水中排放病原,在疾病流行季节,尤其是热天,病毒、病菌的繁殖速度很快。

  (3)不能将药饲捏成团投喂。因河蟹主要是用2只螯足夹住饲料啃着吃,所以对制备药饲的要求比治疗鱼病的更高,在水中的稳定性一定要好;同时药饲的用量要算准。如蟹池中混养吃食鱼,则在上午、下午应先将鱼喂饱,药饲在傍晚投喂应稍推迟些,尽量使鱼少吃些药饲,同时适当增加些投喂药饲的量。

  (4)一定要尽量争取早治及治愈。一旦疾病严重,病蟹失去食欲,就无法治疗。同时绝对不能从每天死几百只蟹至减少到死几只蟹时,就认为是治好了;或为了节省药费就停止继续治疗,这将得不偿失,过几天病原体大量滋生后,病情会愈加严重,而且蟹因反复患病,自身的抵抗力会降得很低,甚至会变得无法治疗。

  (5)病死蟹一定要及时捞除深埋,不能到处乱扔,以免人为散布病原体。

  (6)切忌在治疗期间外泼生石灰,因为杀虫药及消毒药一般呈酸性,如同时外泼生石灰,则将严重影响杀虫及杀病毒、杀病菌的效果。

  (7)疾病治愈后,仍应继续做好预防工作,因为河蟹患颤抖病后不产生终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