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闷热的夏季过后,进入秋季,秋季是河蟹育肥的关键季节,也是河蟹养殖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河蟹的品质、产量和效益,此时需加强管理,搞好四定(定质、定时、定量、定位)、四消(养殖池消毒,苗种消毒,食物、饲料、工具消毒,水体消毒。)等基本工作,同时也要注意营养,预防脱壳不遂及软壳性疾病,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1、水质调控。随着秋季的到来,水温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因此水温已不再是大多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疾病的发生率较上一季度的高温季节有明显的降低,但也会出现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即所谓的“秋老虎”,再加之蟹塘内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很多,水质易变坏,极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应防患于未然。首先需要从水质入手,蟹池应保持水深1.2米,透明度在35—40厘米。当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需要排出底部老水,注入新水,换水时要注意不能使塘内的水温有较大的波动,为了防止河蟹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可适当泼洒活力VC,提高机体的抗应激力。注水后可施用微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如光合冻干粉、EM冻干粉、乐活、生物净水宝等,底质改良剂如多效底改颗粒、底改素等,同时适当泼洒汉宝淝, 来改变水色、水质,使水质清亮、绿爽。一般每10天使用微生物制剂1次,至10月底结束。
2、科学投喂。 秋季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因此饲料中应增加精饲料所占比例,蛋白质含量需增加到32%左右,且要求饲料营养全面。为降低成本,也可以自制配合饲料,但一定要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高稳易还原水产专用VC+VE、汉宝多维、汉宝速长,这些制剂能满足河蟹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河蟹免疫力及抗病力。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3、水草护养。保持水草覆盖率60%左右。水草过密,覆盖率超过60%,在过密的水草中打条水道,水草宽5米,水道宽2米。对于水草过稀的池塘,可移植水花生,空心菜、浮萍等,使河蟹有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场所,也可使用水草专用肥,促进水草根系发达,防止水草叶片疯长,保持叶片适宜长度,增加水体溶氧,保持养殖池塘藻相稳定,还可预防青苔生长及蓝藻发生,保证水体“肥、活、嫩、爽”的状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上市规格。
4、病害预防。病害防治要以防为主,可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的预防方法,同时每月在饲料中添加汉堡大蒜粒等拌饲投喂,连喂3—5天,使河蟹健康生长。另外,由于水质、营养等多种原因,河蟹极易发生甲壳松软症或脱壳不遂而导致死亡。预防此病可在饲料中添加快佳钙补充钙质,快速硬壳,促进脱壳。
5、做好防逃工作。成熟河蟹极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否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更换、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