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胡鲶
蟾胡鲶:别名胡鲶_步行鲶_土虱鱼_土杀鱼_塘角鱼_过山鳅_塘虱鱼_泰国土虱,为鲶形目、鲶科、胡鲶属、鲶鱼系列品种,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野生于河流、湖泊的微碱水域。1758年命名。常见于温暖,经常缺氧的静水水域,如泥泞的池塘、运河、沟渠、沼泽和被洪水淹没的草原。它是东南亚常见的食用和商业化养殖鱼类,因身体常带有不规则的斑纹,具一定的观赏性,也常被当作观赏鱼在水族箱内饲养。
适应能力极强,能在许多鱼类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繁衍生息,并具有类似肺的辅助呼吸器官,离水也能长时间存活。且它在地面的移动的能力极强,干旱时,能靠辅助器官呼吸,在陆地上移动至其他水域。欧洲、北美多国有引入,已造成部分地区的生态问题。
生存环境:弱碱
最大长度:50cm
形状分类:梭形
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容易
性情习性:凶猛
适宜温度:24℃±4℃
酸碱范围:7.2±0.4
硬度范围:8±4
寿命年限:10年
食物饲料:杂食
蟾胡鲶形态特征 >
体长可达50cm。形似鳗鱼,体色灰褐至棕绿,带有斑纹,腹灰白色。体长而侧扁。头宽而扁平。吻宽钝。口下位,上颌略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齿带。前、后鼻孔分离,前鼻孔呈短管状。须4对,鼻须1对,位于后鼻孔前缘,末端可达胸鳍基部。眼小,侧位,眼间距较宽,相当于眼后头长。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背鳍很长,无硬刺,末端几与尾鳍基相连。腹鳍短小,尾鳍圆形。肛门略近臀鳍起点。体无鳞,侧线较平直。
蟾胡鲶饲养方法 >
本鱼栖息于沼泽,池塘,沟渠,稻田与河水泛滥区污浊又泥泞的水域。野生情况夏,除偶尔上浮呼吸及觅食外,大部分时间在基底度过。杂食性,十分贪吃,只要能吃下的,几乎什么都吃。多夜间活动,通过触须在碎石和软质基质中搜寻食物,包括其他鱼类的卵、小鱼、环节动物、甲壳类动物和昆虫。
蟾胡鲶雌雄分辨 >
腹鳍小,胸鳍上带有毒棘,由其是雄鱼鱼体上的毒棘很坚硬。
蟾胡鲶繁殖方式 >
在自然栖息地,产卵于雨季,在被雨水淹没的环境中筑巢。用碎石或沉水植物筑巢。雄鱼会保护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