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兴化地区的河蟹肝胰脏坏死——“水瘪子”到长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偷死”病以及海水养殖白虾、梭子蟹减产等,近两年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病害表现症状多为肝胰脏红肿或萎缩甚至拉黄、空肠等。除了与苗种和气候有关,还与养殖过程中慢性中毒相关。从生理代谢角度来看,水产动物主要依靠肝胰脏进行解毒、排毒,当各种毒素累积超过负荷,肝胰脏就会出现功能障碍,继发感染各种细菌甚至病毒。
一、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与来源
1.养殖过程中药物使用 在清塘和养殖过程中不当使用消毒剂、杀虫剂、抗菌药、肥料等,对虾蟹产生毒副作用。药物本身有毒性残留或者本身无毒但与水体的其他物质反应后产生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导致养殖水产动物肝胰脏功能受损,引起慢性中毒,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甚至死亡。
虾蟹清塘消毒方面和养殖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毒”危害物质的有:①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漂白粉)、重金属等。②杀虫药:有机磷农药、菊酯类(江苏兴化地区常使用)等。③抗菌药:抗生素、磺胺等。
2.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的有毒有害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组胺、吲哚等。
3.藻毒素 养殖过程中,藻类死亡分解产生的毒素;或者有害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等(蓝藻、裸甲藻、鱼腥藻等),主要是神经毒素和肝毒素。神经毒素使养殖动物神经麻痹,导致反应迟钝、痉挛抽搐、呼吸系统麻痹、呼吸困难等,严重者死亡;肝毒素导致养殖动物肝中毒,引起肝胰脏肿大、萎缩、坏死等生理障碍。
4.微生物毒素 主要是病原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和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呕吐毒素等。在饲料中使用的原料发霉(主要是花生粕、小麦、玉米等)或塘口存放不当发霉等产生的霉菌毒素危害。
5.环境污染 农业污水(农药、化肥等)、工业污水(重金属、有机溶剂等)、生活污水(含磷洗衣粉使用)、各种富营养化水质、空气污染导致酸雨等多种污染水源进入养殖区域,作为养殖水源使用。
6.营养过剩 养殖户追求高营养饲料,但养殖动物无法充分吸收利用,导致营养过剩,严重污染水质;同时,蛋白质等营养过剩,增加动物排泄压力,导致肝毒素、肠道毒素等累积。传统的“两头精、中间粗”投喂方式使得虾蟹早期消化系统损伤严重,有些用户甚至长年使用高蛋白质、高脂肪饲料,对内脏的损伤更严重。
7.酸性水质或碱性水质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养殖虾蟹最适宜的水质范围为弱碱性,即pH值在8.0~8.5,超出最适范围时会影响虾蟹的生命活动,进而影响到养殖的产量和效益。pH值超出高限范围9.0~9.5、低限范围6.5~7.0会直接造成养殖水生生物的大面积死亡。pH还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虾蟹的生长。养殖后期随着水草腐烂和残饵沉积增加,pH值更高,氨氮的毒性成倍增加。在高密度河蟹养殖和大棚养虾中酸碱度的不良影响更是明显。
8.其他因素 在养殖过程中,还存在多种对养殖动物危害较大的因素(如缺氧等)以及目前未能检测到的未知危害因素。高密度养虾池中,溶解氧不足易导致虾蜕壳过程中大量死亡、蟹池中河蟹破坏水草而上岸等,影响养殖效益。
二、水产养殖动物吸收有毒物质的途径
①鳃吸收:水生动物在池塘中不断地滤水、吸入。②摄食:有害的藻类、霉变饲料、塘底腐败物质等。③体表与水的交换作用等。
有毒物质的积累浓度在水生动物适应范围内,一般影响不大,有的有助于水生动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其生长(如微量的锌、铜等重金属离子);但是稍微超量,则会对水生动物产生毒性,轻则生长缓慢,重则死亡。
三、解毒与防治“中毒”的措施
1.定期解毒、排毒。水体解毒。定期泼洒有机酸和VC,消除或缓解养殖动物慢性中毒现象,增强养殖动物活力。消除和降解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毒性和池塘底部积累的毒素,改善水体环境。内服排毒:饲料中添加虾蟹多维、VC、保肝类制剂,改善和强化肝脏功能,促进体内毒素的排解;添加腐植酸和乳酸菌等,增强肠胃吸收,减少肠道毒素累积,从而提高鱼虾活力,提高抵抗力。
2.稳定藻相。保持藻类活力,防止倒藻,活化水质,稳定藻相。稳定良好的水质,可提供充足的溶氧,同时为虾蟹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出现藻类大量死亡现象,及时换水,避免藻毒素中毒,同时使用“腐植酸”“沸石粉”等进行吸附处理(腐植酸钠、钾盐类能有效吸附死藻的有机物,有效减少藻毒素对鱼虾的危害,同时补充部分微量元素及碳源,在倒藻后使用,效果更佳)。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质检测结果科学合理施肥,快速高效培养有益藻类,定期使用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保持水质稳定。
3.降解有机污染物,消除产毒根源。定期使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在使用有益活菌同时使用红糖活化(红糖能激活、促进微生物生长)以及水体泼洒VC等,提高水体碳元素,保持有益菌群生长需要的碳源。有益活菌类能有效分解有机污染物,消除产毒根源;同时,提高和稳定有益菌群,能有效抑制“弧菌”等病原菌的繁殖,保持水环境持续健康。
定期改底,使用增氧解毒底净、过硫酸氢钾和分解底改等,氧化分解底层有机物,减少底层耗氧,消除产毒和病原菌繁殖的根源,作为有益菌、藻类和水草的营养物质。
4.及时处理有毒藻类(如蓝藻)和有害微生物(如弧菌),消除隐患。及时处理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降低重金属含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促进水生动物健康生长(重金属可通过泼洒EDTA络合或使用有机酸)。
5.氧化水体。提高溶氧,定期使用“过硫酸氢钾”等氧化型产品,氧化水体及底层有毒物质。
6.慎用刺激性大、副作用大的消毒剂(尽量使用二氧化氯或碘消毒)、杀虫药、抗生素,不依赖抗生素预防疾病。
7.保护肝胰脏和肠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饲料或冻鱼中拌保肝产品、虾蟹多维和VC),定期内服保肝护胆产品,维持肝胆健康。
8.减少养殖动物应激,保护养殖动物免受缺氧和中毒危害。
笔者建议:尽量使用安全、高效水投产品,主要成分要标明,并分析能少使用尽量少用,不可以过量、复合使用,产品要可追溯,坚决不用违禁药品,还食品一个安全。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朱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