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棚温室的建造:
    拥有充足、新鲜、清洁的水源,是搞好河蟹增温暂养的前提。大棚温室一般应建在河边、湖边或大的池塘边上,也可以使用井水但必须有增氧设备。暂养池建成长方形,东西走向,长10~100m,宽4~10m,深1.0~1.2m。较大的池塘应布设充气管道,饲养时用气泵从室外充气。为了便于起捕和管理,池底可以铺上聚氯乙烯网片。用土、砖块、木桩、竹竿、铁丝等做成支架,上覆农用无滴膜,用细绳、铁丝或压膜条把农膜固定好,建成大棚。大棚可以建成斜坡形斜面朝南,也可以建成拱形。根据温室的大小和形状,在两端和侧边留门,供投饵和日常管理之用。
    池塘造成后,选用生石灰、漂白粉、巴豆、茶粕等消毒。栽植适量容易存活、不腐烂的水草,以供河蟹栖息。放入0.5~1.0m深的水,待药性消失后,即可投放河蟹。
    二、备养河蟹的选择:
    选好备养的河蟹是温室暂养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所选的河蟹最好是规格相似一般选择重50~100g/只、体格健壮,没有病害和肢残现象。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选择性腺没有发育成熟的1秋龄河蟹。近年来,河蟹性早熟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有的河蟹在50g以下甚至不足20g时,性腺已经发育成熟,还发现有在淡水中抱对的情形。
    性腺发育接近成熟的河蟹摄食量很少,活动频繁,生长极为缓慢甚至停滞,死亡率高。从外观上看,未成熟蟹腹部狭长,绒毛、刚毛短而稀,呈淡褐色。背部比较平坦,为黄色或杂有淡绿色斑点。雄蟹的交接器为软管状。而性成熟的河蟹背部呈绿色或墨绿色,蟹纹很深。雌蟹腹部周围密生绒毛。雄蟹交接器骨质化,变得坚硬,螯足上的绒毛稠密,呈深棕色,刚毛长而硬。打开头胸甲检查,没有性成熟的河蟹只能看到桔黄色的肝脏,而性成熟的雄蟹肝区有两条白色的块状精巢,雌蟹则可见两个紫色的长条形卵巢。如果性成熟蟹的比例达到了30%以上,就失去了暂养的价值。
    选好的河蟹要进行一次消毒,可选用的药物有漂白粉、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消毒后的河蟹即可放入温室喂养,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2~5只为宜。
 
    三、投饵喂养:
    采用塑料大棚温室,可以使冬季大部分时间内温室里水温保持在15℃以上,保证河蟹能够在适宜的水温下正常生长。当水温降低到8℃以下时,河蟹的摄食强度明显减小,但温室保证了河蟹的安全越冬。河蟹可以在温室内培育3~5个月之久。
    河蟹在温室内的喂养,前期主要是为了使其继续生长,后期则是为了促进其性腺发育,积累营养,提高品质,以便上市销售。因此在这两个阶段,饲料的种类和投喂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在喂养的前一阶段11月份到上市前一个半月,饵料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如浸泡后或煮熟的麦粒、大豆、碎玉米粒、红薯丁、瓜果丁、蔬菜等。每天投饵量约占蟹重5~8%,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10~11点钟投喂,投喂的饵料占30%,下午4~5点钟投喂,占70%。
    在喂养的后一阶段,应适当增加食物中动物蛋白含量。可以适量投喂小杂鱼虾、蚕蛹、血冻、螺蚌肉、人工养殖的蚯蚓、鱼粉鱼骨制品、配合饲料等。但为了降低成本或动物性饲料不容易获得时,仍可按照前述方法投喂,效果也比较好。
    四、日常管理:
    冬季温室暂养河蟹成功的关键环节有三:即选好备养的蟹种、保持适宜的水温和保证良好的水质。为了保持水温,必须注意搞好塑料薄膜与池塘边的密封,不要长时间打开温室门或频繁地开门特别是较小的温室,农膜如有破损要及时进行修补。如果偶尔碰上下雪,要及时扫除大棚上的积雪。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水的深度,日光充足时可降低水深,利于较快地提升水温;连续低温或阴云天气应加水,直到池满。
    由于池塘空间小,放养密度大,而投饵较多,水温也比较高,因此河蟹吃剩的饵料和排泻物很容易腐败,引起病原生物滋生繁殖。
    因此每天都应注意观察河蟹的吃食情况,随时调整投饵量。同时把较大的剩饵和败落的杂草从水中捞出去。根据水质情况,每1~3天,在午后天气温暖时,把池中的水换去1/5~1/3。换水应缓缓进行,进水和出水在池塘相对的两角同时进行,既便于水体交换,又不致使水温剧烈变化(最好备有一个小的温室提供交换用水)。较小的温室应每天开门换气,大的温室要每天打开气泵充气,以保证水中的溶氧在4~5mg/L以上。
    为了预防疾病,每隔1~2周应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把饲料放在用规定剂量的药物配好的药液中浸泡后,连同少量的剩液一起投喂。如发生疾病应及时治疗,并将死蟹捞出水池。还要防止鼠、蛇等有害动物进入温室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