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脱壳是河蟹生长的标志,从幼体到成熟蟹大约经过18次脱壳,每次脱壳其体长和体重都进行一次飞跃式的增加。其脱壳生长受环境,特别是水温、水草以及饵料的影响,如果环境不良,脱壳生长将受到抑制或停止,因此,河蟹能否顺利脱壳,在脱壳时进行正确的管理,对提高河蟹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判断河蟹脱壳方法
(1)看水草中或浅滩是否有空蟹壳,如果发现有大量新空蟹壳,说明处于脱壳期,空蟹壳呈现每天增多趋势说明是脱壳高峰期,反则脱壳后期。
(2)河蟹脱壳前1-2天吃食明显减少,脱壳时不吃食,在没有异常情况下,蟹塘剩料太多,表明即将或正在脱壳。
(3)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脱壳后壳长比脱壳前增大,而体重比脱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脱壳了。
(4)检查河蟹体表及体色 , 脱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体表不清爽有脏物。而脱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体表干净。
(5)依据节气判断,江苏地区一般集中在清明、谷雨、小满、夏至、处暑、白露时节前后。
2、河蟹脱壳期的管理
(1)强体补钙
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在脱壳期间,全池泼洒“钙加加”和“低聚糖863”,最好在傍晚喂料前后泼洒。
(2)控制喂料
处于脱壳期的河蟹不吃食,常伴有剩料现象,应减少喂料。脱壳后及时增加喂料量,提高饵料动物蛋白含量。
(3)注意溶氧
处于脱壳期的河蟹对溶氧要求最高,要保证在5mg/L以上,脱壳前应注意水体底部环境,提前使用“生物底爽”、“绿水解毒安”,改善水质环境,提高水体溶氧。
(4)环境的营造
水草丛中是河蟹脱壳的最佳场所,必须保证水草的覆盖率,缺乏水草时,应及时补充水草。
(5)慎重用药
脱壳期间要注意防病、治病,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消毒剂、杀虫剂等。河蟹脱壳一次消耗很大能量,体质未完全恢复之前,如果水质环境不好,则易引起病菌滋生,生长过程中易发生各种疾病,如黑鳃、水肿、肝病等,正常定期外泼“菌克27”生物消毒,使用“肽菌素”、“乳酸芽孢M3”拌料,安全环保,能有效降低河蟹发病率。
在人工养殖河蟹过程中,只有加强管理措施,才能避免发生河蟹脱壳障碍,使河蟹顺利、按时完成脱壳。
作者:宝来利来技术专员 吴礼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