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唐玉华/文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造成市场供需失衡,销售价格波动走低,单一养殖风险也随之增大。为提高蟹池生产力和综合养殖效益,增强抵御风险能力,2014年江苏省金湖县鱼种场实施蟹池套养沙塘鳢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在前锋镇朱英的40亩蟹池内合理套养沙塘鳢技术试验,取得了平均亩捕获河蟹104kg、沙塘鳢20.6kg、青虾15kg、鲢鳙鱼37.5kg、效益4305.12元的较好成绩。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介绍如下,供养殖朋友参考。
一、试验条件
试验池塘水源来自白马湖水系,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周边环境安静,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蟹池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为40亩,坡比为1∶3,水深1.5m左右,土质为粘壤土。在池埂内侧四周开挖50cm~60cm深环沟(深水区),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30%;将池塘中部设置为“蟹岛”(浅水区),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70%。池埂四周为钙塑板围建成60cm高的防逃墙,池内按0.15kW/亩的标准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备有2台5.5kW和1台7.5kW的潜水泵。
二、试验方法
1.养殖前准备
(1)清池消毒。于年底抽干池水,铲除池埂(坡)杂草、修补缺口,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cm左右,冻晒池底至“龟裂”状后,用旋耕机旋耕破碎底泥10cm,增加底泥与空气接触面,以加速底泥有机物的风化分解。于苗种放养前15d~20d,使用生石灰干法灭菌、除野,用量为100kg/亩,方法是当即兑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
(2)栽种水草。待消毒药物药性消退后,向池内注水20cm~30cm,栽种以伊乐藻为主的复合型水草,为河蟹提供植物性饵料。池中栽种水草的主要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和黄丝草等。伊乐藻采取切茎分段扦插,保持行间距在5m左右,以20m~25m为一条块,条块之间留出5m~6m通道,以保证池底有足够的光照。在伊乐藻行间搭配栽种植轮叶黑藻 、苦草 、黄丝草等,使水草覆盖率占全池总面积的50%~60%。
(3)施肥培饵。待水草成活后,向池内投施发酵消毒好的畜禽粪肥,施肥量为200kg/亩~300kg/亩,以培育浮游生物,为日后入池的苗种提供生物饵料。之后每隔10d~15d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素(主要成份:氨基态氮、复合氨基酸、光合催化剂),用量为1kg/亩~2kg/亩,以保持池水的肥度、活力及浮游生物的密度。
(4)投放螺蛳。螺蛳采用3次投放法。第1次于清明前后投放,量为200kg/亩,此时气温适宜,是螺蛳的最佳繁殖期,繁殖出来的仔螺蛳外壳很脆,营养丰富,极易被幼蟹和沙塘鳢捕食;第2次于6月份投放,量为100kg/亩;第3次于8月份投放,量为100kg/亩。螺蛳来源广,价格低,不仅能节约养殖成本,而且还能起到净化底层水质的作用。
2.苗种放养
(1)蟹种放养。放养自育长江水系蟹种的规格为80只/kg~120只/kg,密度为1100只/亩,时间在3月份。先将蟹种放入在池塘一角用10目聚乙烯网布围栏成的蟹种暂养“特区”(面积占大塘总面积的15%~20%)内进行强化培育,待水草长至占整个塘面50%时和螺蛳已繁殖到一定数量后(时间大约在5月份)拆除“特区”围栏,让河蟹进入大塘内摄食生长。
(2)沙塘鳢苗放养。放养的沙塘鳢苗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苗种培育基地购进,规格为2cm~3cm,密度为500尾/亩,时间在5月中旬。也可在池中设置一个小网箱,先将沙塘鳢苗放入网箱中进行强化培育,待规格长到4cm~5cm时再放入大塘中养殖。
(3)饵料虾放养。放养青虾苗的规格为2000尾/kg左右,密度为13kg/亩,时间在2月底至3月初。虾苗养殖至5月下旬至6月初即可抱卵,让其在池内自然孵化发育生长,为沙塘鳢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口饵料。
(4)调水鱼放养。放养鲢、鳙鱼种的平均规格为75g/尾左右,密度为80尾/亩,时间在4月份。放养鲢、鳙鱼种的主要目的是让其充分发挥水体“清洁工”的职能,以达到控制池水肥度,改良水质之目的。
(5)苗种消毒。上述苗种入池前需用2%~3%的食盐水或10mg/l~15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消毒10min左右,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
3.养殖管理
(1)水质调控。主要调控措施有:一是水位调控。按照“春浅、夏深、秋稳”的原则调控水位。一般春季控制在50cm~60cm、夏季加深至1.2~1.5m、秋季稳定在1.0~1.2m。二是透明度调控。每7d~10d、20d~30d分别加水和换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cm~30cm、换掉老水30%左右,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cm~40cm。三是ph值调控。每15d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kg/亩~15kg/亩,调节pH值在7.5~8.5之间。四是水质调控。每15~20d使用1次EM益生菌(主要成份:乳酸菌、芽孢菌、酵母菌、硝化菌),用量为1kg/亩~2kg/亩,抑制有害菌的繁衍,改良水质和底质。五是溶氧调控。根据水体溶氧变化的规律,科学确定开机增氧的时间和时段,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一般晴天下午2:00~3:00开机2h~3h左右;阴天次日清晨3:00~4:00开机至日出;雨天半夜开机至日出。也可以在微孔增氧机组上安装溶氧控制器,科学设定溶氧的上、下限,实现自动增氧。
(2)科学投饵。饵料投喂以河蟹为主。河蟹除摄食池中的水草、螺蛳等天然饵料外,在养殖过程中需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冰冻鲜鱼、玉米、小麦等。饵料投喂应遵循两头精、中间粗、荤素结合、搭配合理的原则。3月~6月份投喂粗蛋白含量为40%左右的配合饲料和冰冻鲜鱼,以满足幼蟹生长的营养需求;7月~8月份正值夏季高温天气,应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适当增加煮熟的玉米、浸泡发芽后的小麦等植物性饵料的投喂量,辅喂部分粗蛋白含量为32%的配合饲料,以防止河蟹性早熟和肠炎病;9月~11月份以冰冻鲜鱼、粗蛋白含量为36%~38%的配合饲料为主,辅喂部分玉米、小麦等,以促进河蟹积累脂肪、育肥增重。每日于上午9:00、下午17:00左右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70%。具体的投喂量应视季节、天气、水质、水温以及河蟹的摄食情况合理确定。在保证河蟹饵料投喂的前提下,应有意识地投喂部分豆粕、麸皮、米糠等,作为青虾的补充饵料。沙塘鳢养以池中培育的浮游生物、自繁的仔螺蛳和小青虾为饵。鲢、鳙鱼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
(3)水草养护。养殖前期将水位控制在40cm~50cm,以利水温上升,保证水草在充足光照下发棵;高温季节 (7月份左右),伊乐藻极易出现生长过密现象,应用拖刀割除上部的老草头,让其保持在水面20cm~30cm以下生长,以防止封塘、烂根、枯头现象的发生;对条块间隔内长出来的水草,应全部割除,为蟹、虾、鱼的出行活动开通便捷通道;养殖后期应及时打捞浮草、死草、烂草,防止水质受到污染。
(4)防病治病。防病治病仍然以河蟹为主。5月上旬使用1次纤虫净(主要成分:一水硫酸锌),1m水深用量为250g/亩,充分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以杀灭聚缩虫、累技虫、单缩虫、间隙虫、瓶体虫、钟虫等纤毛虫。每月投喂1次用1%的食盐或0.1%的鲜大蒜汁配制成的药饵,连喂3d~5d,防止肠炎病。沙塘鳢抗病力较强,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病,少量沙塘鳢由于放苗时鱼体受到损伤而感染水霉病,全池泼洒水霉净(主要成分:水杨酸、杀菌剂、粘膜修复剂、稳定剂),1m水深用量为50ml/亩,疗效较好。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病因,对症用药,科学计量,选择高效、低毒、价廉、无副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严格控制疾病蔓延。
(5)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通过巡塘全面了解、掌握蟹、虾、鱼的摄食、活动、生长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二是定期检测ph值、透明度、溶氧、水温等水质变化情况,发现水质变坏,及时采取调水措施,调优水质。三是经常检查增氧、防逃等设施的完好情况,一旦发现有损坏,应及时检修或更换。四是认真填写塘口记录,作为总结提高的参考依据。
(6)捕捞销售。河蟹应充分利用“中秋”和“国庆”两大节日市场畅销的优势,于10月份前后起捕,捕捉方法有地笼张捕、晚间徒手捕捉等。捕获后的河蟹应放入设有防逃装置的网箱中,让其在清新的水中吐泥滤脏12h~24h后,再分雌雄、分规格大小进行打包上市销售。从6月下旬开始用虾笼、地笼捕捞青虾,将大规格虾捕出销售,增加养殖收入,把小规格虾留在池内供沙塘鳢捕食。沙塘鳢为低温鱼类,11月份仍能捕食生长,因此,沙塘鳢应等到年底养殖结束时干塘捕捉,并将池内鱼、虾、蟹“一网打尽”,为下一个养殖周期作准备。
三、试验结果
1.养殖收入
养殖总收入约为36万元。其中:捕获河蟹4160kg,单价62元/kg,计25.8万元;捕获沙塘鳢825kg,单价65元/kg,计5.36万元;捕获青虾600kg,单价65元/kg,计3.9万元;捕获鲢、鳙鱼等1500kg,单价7元/kg,计1.05万元。
2.养殖支出
养殖总支出为18.88万元。其中:蟹种480kg,单价60元/㎏,计2.88万元;塘鳢夏花2万尾,单价0.50元/尾,计1万元;虾苗520kg,单价40元/kg,计2.08万元;鲢鳙鱼种240kg,单价6元/kg,计1440元;配合饲料4t,单价6300元/t,计2.52万元;冰冻鲜鱼7t,单价4000元/t,计2.8万元;螺蛳16t,单价1600元/t,计2.56万元;塘租费2.4万元;电药费8000元;其它费用1.7万元。
3.养殖效益
40亩养殖总收入为36万元,总支出为18.88万元,平均亩养殖效益为4305.12元。
四、分析与讨论
1.在蟹池内合理搭配放养经济价值较高的沙塘鳢,配套放养饵料虾、调水鱼,既改善了养殖生态环境,又提高了蟹池生产力和养殖综合经济效益,是当前可规避河蟹“单打独斗”养殖风险的创新模式,是促进养蟹者增收的又一条致富路。
2.微孔增氧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不仅能有效促进池塘表层和中下层水体交换,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和水体中悬浮物的沉淀,改良底质和水质,而且还能促进河蟹、沙塘鳢规格、品质,产量和效益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积极推广使用。
3.青虾在池水缺氧时,首先表现出不适反应,有的群集池边,有的聚在草上,出现惊而不散,光照不退的反常征兆,可起到缺氧报警的作用,能提醒养殖者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4.在采用地笼捕捉河蟹时,钻进笼内的沙塘鳢极易遭受河蟹的残杀,因此,在捕蟹工具制作时,需要在蟹笼尾部加上一节用9股12号网做成的笼梢,以便让误入蟹笼内的沙塘鳢尽快逃出,免遭河蟹的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