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鲶

黄河鲶:别名兰州鲇_兰州鲶,为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系列品种,原产于亚洲中国黄河中上游流域。野生于河流缓流处或静水中。1977年命名。在市场利益的诱惑下,滥捕导致其资源衰退,野生个体价格逐步攀升。目前其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现市面个体多为人工养殖。在池塘中混养鲶鱼,还可以清除野杂鱼,改善水体环境,增加主养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肉可入药,可利水、催乳,主治水肿、乳汁不足。
我国特有的淡水鲶鱼品种,野生个体稀少,属珍稀鱼类。鲶鱼家族鱼类大多喜浑浊的缓水低氧水质,但它喜欢较清澈的急流,肉质细嫩、鲜美,是鲶鱼中的上品。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生存环境:弱碱
最大长度:100cm
形状分类:梭形
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中等
性情习性:凶猛
适宜温度:24℃±4℃
酸碱范围:7.4±0.4
硬度范围:8±4
寿命年限:30年
食物饲料:肉食
黄河鲶形态特征 >
体长70-100cm。头较为扁平,体后部侧扁。体表光滑无鳞,皮肤富于粘液,侧线上有一行粘液孔。眼小,口横宽而大,下颌突出,须2对,颌须长超过胸鳍基部。背鳍小,第二根鳍条最长,位于腹鳍的前上方。胸鳍硬刺,前缘有一排很微弱锯齿状的突起。腹鳍末端椭圆。臀鳍长,与尾鳍相连。尾鳍平截或稍内凹,上下等长。体背部及侧面灰黄色,背鳍臀鳍和尾鳍灰黑色,胸鳍和腹鳍灰白色。
黄河鲶饲养方法 >
底层肉食性鱼类,有避光趋暗的习性,性凶贪吃,觅食活动多在黄昏和夜间,主要捕食小鱼、蛙、虾和水生昆虫。
黄河鲶雌雄分辨 >
黄河鲶繁殖方式 >
5-6月份繁殖。